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教案家乡的特产

(2007-03-15 17:02:10)
分类: 教育

家乡的特产

一、       谈话导入

师:家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在我们家乡这片沃土上有很多的特产。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特产么?生:特产就是特有的产品。师:特产的准确解释是某地或某国特有的,也指某地或某国特有的著名产品。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我们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呢?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到位,师引导。)

师:老师通过同学的回答,认为家乡的特产无非就是三大类:农产品、海产品、工业产品。(师板书)

二、确定主题

(一)确定小主题

1、师:看来同学们对家乡的特产很感兴趣,这次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家乡的特产怎么样? 那么同学们想研究哪种特产呢?研究它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提出一些感兴趣问题。(引导学生,例:我想研究苹果的销售情况。)

2、下面就把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把你们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之后粘贴在黑板上。

师:不过老师要提几个小要求:(1)、字大、工整。(2)、用深颜色的笔写。(3)、每组只提一个问题。(4)、粘贴到黑板的相应类别上。

3、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进行板贴。

(二)整理子主题

1、师:大家看一下黑板上的问题,在这些的问题中,有些是重复的;有些问题并不适合我们来研究。我们来整理一下好吗?

(1) 学生进行汇报整理,教师进行辅导。

(2) 同学们再看农产品里的这些问题,可不可以再细分一下呢?(学生分不出来教师引导: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农副产品;海产品包括鱼虾类、贝类。)

(3) 师:工业产品由于提的内容比较少、我们就把同一种特产做为一类。

注意事项:将重复的问题保留一个;将不适合同学们研究的问题去掉。教师注意语言的婉转,切不可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确定大主题

1、师: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定了这样的几个小主题,(师指子主题并读出来)现在就让我们根据我们所确定的小主题,为我们的这次综合实践课起一个别致而有创意的名字。

2、几个学生回答自己为本次课所起的名字。

3、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大主题的筛选。共同确定《家乡的特产》为我们本次课的题目。并板书:家乡的特产

三、划分小组

1、              师:主题我们已经确定了,那么怎样划分小组更有利于我们活动的开展呢?

2、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并说出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确定以原学习小组为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师:你们的学习小组是经过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深思熟虑确定下来的,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默契,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所以老师还是建议大家以原学习小组为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是最好的。)

四、认领主题 

小组已经成立了,给大家1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商量下你将选择哪个主题做为你们小组的活动内容。  

1、          学生讨论

2、          学生汇报(23组)                  

五、制定小组行动方案

1、              师:老师相信你们每个小组都已经选定了你们喜欢的研究主题。为了活动能顺利进行,每个小组需要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计划,在制定计划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几点要求。(出示范表)

2、              教师辅导。

3、              教师发《小组行动计划》

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小组行动方案。

5、              教师巡视指导。

6、              各小组交流方案(12组)

1)、师:我相信各个小组方案的制定一定都是最精彩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在别的小组交流的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的方案还有那些的不足;那些值得自己小组借鉴。

2)、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适时提供可行性建议。

小结:希望同学们借鉴刚才几个小组的经验,充实并修改自己小组的方案,一天后班长将各个小组的行动方案教给老师,老师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

五、全课总结

计划已经形成,同学们从在开始就可以行动了,但在活动期间一定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看哪一个小组能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个惊喜,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好消息!
                                      教师:田昌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