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建成19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009-01-16 13:50: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龙口新闻资讯 |
【实事名称】:优化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机制。
【实事内容】:全面启动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新建24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建2所镇级卫生院,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年内对全市6.8万城镇居民进行医疗补贴;提高我市参合农民财政补助标准,将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1.4%,受益率提高到131%,受益人次达到55.1万,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劳动局。
【实事进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有利于解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问题、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成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对提升城镇、农村群众医疗保障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98%
2008年,市卫生部门加强了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其中,市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正在抓紧办理征地事宜,目前已初步达成了相关协议;投资360万元的兰高中心卫生院病房综合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龙口开发区医院病房楼改建工程已经完工;投资250余万元新建成14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市共建成投入使用19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98%,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新农合成为农村群众最可靠、最信任的医疗保障机制。2008年,全市共42.1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1.4%,参合村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我市共为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用3308万元,有46.2万人次受益,受益率达110%。
2009年,我市将全面实施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规划新建18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同时,根据新农合资金运行情况,适当调高新农合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让参合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两万城镇居民挥别“看病贵”
一段时间以来,城镇居住的非职工人员一直是社会医疗保险的盲区,医药费全需自己掏腰包。开发区造纸厂小区39岁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位,不幸患上宫颈癌后,高额的医药费让家里不堪重负。2008年10月1日,让张女士及其他三万多名龙口城镇非职工人员喜不自胜——我市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久前,张女士到北海医院医治,花了5000多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了2000多元,让张女士及全家都欣慰不已。
截止到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应参保人数为39400人。为保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实施,各镇区街、相关部门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投资80多万元,购置了专门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管理系统,为医疗保险人员管理,医疗费收缴、支付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建立起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组织机构网络。目前,全市城镇居民基础信息登记和采集工作已经结束,所有信息资料都已录入微机,建立了规范的数据库。2008年10月1日,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并与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开通了联网即时结算。
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采集信息26619人,参保率达67.56%;全市城镇居民住院122人次,发生医疗费用38万元,实际支付16万元。
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98%
两万城镇居民挥别“看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