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口城市建设规划30年回头看

(2008-12-18 20:09:25)
标签:

杂谈

分类: 龙口新闻资讯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建设和各行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城市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从1979年开始编制最早一部比较规范的城市规划到今天,30年来,我市的城市规划数易其稿,而我们的城市家园每一步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城市规划前瞻性的指导。龙口城市规划30年来的升级、变革历程,也正是这个城市发展坐标定位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历程。
1981年版:
黄县城总体规划跃然纸上
      早在1958年、1973年、1976年,黄县人民政府就对黄县城做过三次初步规划,主要是将道路裁弯取直。1979年8月至1981年10月,黄县基本建设委员会编制了《黄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南起环城南路(现港城大道),北至北外环路(烟潍路),西起环城西路(现通海路),东至环城东路(一中东侧,未建),总面积4.38平方公里。该规划是我市最早比较规范的城市规划,也使我市成为山东省较早编制城市规划的县(市)之一。
      这部规划确立的东城发展框架,为今后城市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很好地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建设。
1984年版:
龙口区”走进规划,
“河抱区”昙花一现
      在1981年版《黄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1984年9月,山东城市规划设计院组成龙口规划小组与黄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共同编制了《黄县城和龙口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了“龙口—河抱”的城市发展方案,规划确定黄县县城与龙口远期将形成一个以能源开发为主的海港城市。
      其中,龙口区以安排能源工业与港口为主;河抱区为全区行政、科研、生活服务中心;黄县城区为农业发展示范中心和矿区生活服务中心,近期仍为全县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到2000年,城市发展到20万人左右,其中龙口区约6万人,河抱区约10万人,黄县城区约4.5万人。
      本次规划初次对我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使我市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开始步入正轨;规划提出的合理利用海岸线,正确处理“港”、“煤”、“城”三者之间关系的理念成为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至今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0年版:
提出东西两城“双中心”概念
      1990年8月,当时的龙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对1984年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能源开发和外贸出口加工为主的海港城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为:近期改造龙口区、巩固黄城区,远期开发河抱区。近期黄城仍为全市政治、商业、文化中心,龙口区以安排能源工业与港口为主。城市规模为:到1995年,黄城区人口为7万人,龙口区为5.8万人;到2000年,黄城区人口为7.43万人,龙口区为8.14万人,合计15.5万人,黄城区建设用地7.36平方公里,龙口区17.1平方公里,合计24.46平方公里。
      该规划进一步突出强调了东西两城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弱化了河抱区的功能。在该规划指导下,我市的城市发展框架逐步向东西两城同步推进的双中心型演变,组团式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
1999年版:
“现代化港口城市”写进规划
      1996年7月至1999年6月,龙口市建设委员会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岸线,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一体”的城市发展战略及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山东半岛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及能源供应基地。中心城市由龙口、黄城组成。龙口应发挥港口和岸线优势,重点发展港口工业;黄城应加快旧城改造,优化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河抱河以南地区作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城市规模为:到2000年,城市人口为20万人,其中东城10万人,西城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4平方公里,其中东城10.6平方公里,西城13.4平方公里。
      该规划明确提出了“一城两区”的城市发展结构,使我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始步入成熟期。
2001年版:
新区浮出水面,五区组团发展
      2001年,针对东西两个城区改造开发难度大、费用高,各种矛盾尖锐的实际情况,龙口市建设委员会适时提出了在东城区以西建立城市新区的设想,并经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充分论证认为切实可行的基础上,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1999年版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在东城区西侧规划建设城市新区。
      规划确定城市新区性质为: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生活居住、文化体育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化、生态型的城市新区。规模为:到2020年,人口为1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2.5平方公里。
      2001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原来分散发展的东城区、西城区、南山工业区和滨海经济开发区有机联系起来,构筑起了“五区、三园”的城市发展大框架,形成了“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
最新版:
三城布局,一轴展开,
山海呼应,组团发展
      2005年,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聘请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正按程序上报审批。
      此次规划范围为整个龙口市市域,总面积893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山东半岛重要的现代港口城市和能源基地,烟台区域重要的外向型工业加工基地和主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目标为:充分利用港口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区域的副中心城市,到规划期末,力争把龙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协调发展,水陆交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突出,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规划近期城市发展框架为“三城布局,一轴展开,山海呼应,组团发展”,到2020年,经过各个城镇不断的对接融合,最终形成“一城一区”,一城是指中心城(包括东城区、新区、芦头镇、东江镇、新嘉街道驻地),一区是指龙口经济开发区,届时市域总人口将达到83万,其中城市人口5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70.27平方公里。本轮规划首次突破龙口市域范围局限,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角度研究和考虑龙口市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市今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龙口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组织编制了供热、供气、防洪等多项专业规划和各区域详细规划,基本形成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完备,近期、中期、远期结合的城市规划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