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年轻人来解说闭幕式

(2008-08-23 14:03:20)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

杂谈

分类: 社会新闻广角
 

士气十足的解说国家队

    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组织奥运解说的国家队,可以说是大兵团作战。从节目的安排、项目的分配、工作的衔接上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因为我们现在不仅是人多,而且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多个频道共同转播赛事。

    这一次我们投入了央视第一套、第二套、第五套、高清频道,在8月11号又接到上面的通知,临时开辟了三套和十二套频道。还有我们的新闻频道和付费的高网频道。一共九个频道。这么多频道来报道奥运,可以想见,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讲,确实是在以往比赛里没有办法相比较的。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8/08/832500_200808221640431.jpg

    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光排班就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竞赛经常会有些变动,有的黑马升上来了;有的被淘汰了,那么我们就要相应的调整项目。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但为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观看比赛,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能够为广大观众呈献最好的赛事解说是我们作为央视解说团的荣誉。

    面对这次转播工作,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做了充足的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准备。

    另外,从大家的士气上、工作的劲头上,我们也讲究一个求战的欲望、播讲的愿望。从这些方面来讲,不管是老播音员、还是年轻播音员,不管是地方台的、还是中央台的,大家都是团结一心,不分彼此。不管是能够夺金的项目,还是比较生涩的项目;不管是时间段好,还是凌晨播的录像,大家都能够认真地去对待每一场转播。我觉得这点是特别地让人感动的。


宋世雄老师是解说队中的一个亮点

    首先讲讲宋世雄老师。宋老师毕竟也是69岁的高龄了,为了这次奥运会的转播,尽管他的转播项目不多,主要是女排,乒乓球说了一场,这也是我们原来计划的、设想的这么做的。但到目前为止,宋老师已转播了七场比赛。为了转播他付出了很多。因为他既没有奥运专车,也没有其它的交通工具。完全是凭打车或者自己去联系去完成这些案头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他保持了年轻时那种工作状态、认真的精神。他对工作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8/08/832500_200808221640331.jpg

    平时他会参考网络和平面媒体的提供的一些消息、资料,但更多的时候他会自己亲手去采访、亲自去听到的一些东西。他觉得这是最详实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觉得他在这方面的认真精神,包括比赛转播当中的激情、严谨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和楷模!所以我觉得不管女排打得好坏,宋老师在转播工作当中,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力量了。这样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闪亮点吧。

令人感动的解说员们

    这次一起合作的有不少地方台的同事,他们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转播工作。地方台有12个人加入了我们的团队,其中有6个人是有证件的,可以到现场去工作。还有6个人是没有证件的,只能在我们的新台址这里工作,他们经常要对着画面解说,还要经常跑到老台,特别是3套和12套开辟以后,他们一会儿跑老台一会儿跑新台。有时为了一场转播要先去看录像第二天再去说,但他们也像真正对待到赛场转播一样。工作中他们从来不计较得失、不讲价钱。

    这些同事在地方台都是骨干、有的是主任级的、甚至是资深的,但是来到这里就都是我们解说团中的一员。我觉得大家的这点挺感动人的。他们转播的项目经常是突如其来的,是零敲碎打的,补缺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样就不重视了。我们在转播过程中经常出现他们原来没有准备好的项目,临时上的项目,但他们都义不容辞的去了。我觉得在这方面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上海有位叫马晓薇年轻解说员,她刚刚生完小孩,刚38天硬是狠心地给孩子断了奶。这时候孩子是最需要母乳的、需要母亲关怀的,但为了圆奥运梦,为了我们这个解说国家队去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她还是来到了北京。她解说的项目是沙滩排球,经常是大太阳晒着,要么就是气候突变下起雨来了。这都是非常难受的这种场合,但她一直坚持到现在。昨天上午还在解说,在这过程中,还补缺了几场排球,排球是晚上8点多一场、10点多一场,然后第二天又出现在沙滩排球的场地上。非常地辛苦。

    我想这些小故事都是很感人,令人敬佩。每个人都很努力,不管大家解说的是什么项目,年轻的,年老的,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们的团队值得打高分


    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还是因为准备的时间长。为了北京奥运会,我们组建的国家队是成功的,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否则的话,如果人员不够,你不可能能够完成好这么多任务。七套节目,有的是24小时播出,有的是从早上起来一直播到晚上12点,工作密度之大,内容之多,确实不是常人能够想象到的。

    其实转播工作就像电影一样,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转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像春节晚会一样,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大部分人满意了,认可我们了,我觉得就可以了。

    所以我上次在接受一个记者采访时说,我给我的团队打九十分到九十五分。不光是组织的成功,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完成这么一个大工程,整个播出3000多个小时,大部分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嘴说出来的。这使我们的队伍通过奥运会向前走了一大步,也可能通过我们的转播,我们的主持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个行当。这是对这个队伍的承上启下,对于今后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我为这次奥运会我们能组建这支队伍,我们能出色完成这个任务,得到了从中央到台领导,从网友到观众的肯定。我觉得心满意足,感到很欣慰。我也希望大家以这个为新的起点,随着奥运会的举行,国力的增强,我们在今后在体育转播方面还会投入更大的力量,这也是成为老百姓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一定尽我们一切力量,不松懈,不断总结,找到差距和不足。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好,从而提升我们解说员的权威性,提高央视的权威性,提高国家解说队的形象。

推荐年轻人解说闭幕式

    关于闭幕式的主持人选择,在这之前我把我的意愿向领导表达了,既然作为一个团队,有些工作不是一个人来做的,好的事情更是要团队里的人一起分享的。所以我向领导推荐沙桐作为闭幕主持人之一,但我现在也不知道最终的决定。因为我一直在球馆。

http://img.blog.cctv.com/attachments/2008/08/832500_200808221640251.jpg

    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去参与开、闭幕式,事情在发展,人员也要有新陈代谢,也要有年轻人。在我们各项球队解说中,我们都会考虑既要发挥老队员的经验和能力又要给年轻的同志更多机会,给地方台同志更多的机会。大家不光是要圆奥运这个梦,更重要的是我们本着一个谁是最优秀的,谁是最好的就让他得到更多机会的原则。所以我们在很多场次安排的都是年轻人,这也是我们解说国家队的一个特色。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我们做到了这几点。所以大家心情愉快、信心足、劲头足、不计较个人得失。开幕式是我解说的,而且也说了这么多场比赛,但是我想很多事情不能考虑个人更多,这毕竟是一个集体,应该是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我们团队都是在这样做,所以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都要闭幕了,我们没有出现差错,大家都是劲头绷得很紧,而且毫无怨言的去做。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一点。今后我们在大赛值得进一步借鉴进一步发扬。希望广大网友和观众朋友们继续关注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