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旅游新政:300亿大集团上路

(2008-07-15 21:38:09)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杂谈

分类: 南山新闻资讯
久困于“弱、小、散”尴尬局面的山东旅游企业或将迎来一次全面洗牌的机会

               山东旅游新政:300亿大集团上路

   7月8日,在烟台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山东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并适时组建山东旅游企业集团。

  “省旅游局专门向省委作工作汇报,提出组建山东旅游企业集团的工作方案和建议,力争山东旅游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要达到300亿元,经过3至5年的培育和发展,成为能与首旅、上海锦江集团竞争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于冲在会上表示。

  旅游企业集团起航

  昨天,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组建旅游集团的方案已经上报省委省政府,现在已经进入了调研阶段,有关组建山东旅游集团的具体文件和实施方案将由省政府下发。”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山东省旅游局就已经开始运作省内旅游企业集团化,山东省旅游局负责人曾在多次会上提出了“三个一批”工程,要求培育30家旅游企业集团。但该工程主要针对各地市的旅游企业自身集团化发展,和引进省外大型旅游企业的进驻,并未涉足成立专门的山东旅游集团。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三个一批”工程正是组建山东旅游企业集团的前奏。“先由各地整合旅行社、住宿餐饮、景区等旅游资源,在地市实现小规模集团化,在此基础上再组建一个大型旅游集团。”

  “三个一批”工程即按照“重组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重点培育能够进入全国百强行列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具体操作思路包括培育10家南山集团、青啤集团等以旅游作为企业新的经营领域的旅游企业集团;以泰山、三孔、蒙山等体量规模较大的景区为主体,组建10家涵盖食、住、行、游、购、娱业务的复合型旅游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落户山东开发旅游,培育10家“引进型”大企业集团。

  “从山东组建旅游集团的规模来看,在近期内要形成和首旅、上海锦江集团竞争的旅游集团公司,整合山东省内现有的国企旅游资源是一个比较现实有效的途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说。王晨光曾是山东省旅游局《加快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该课题于2007年5月开始,已于当年10月完成研究。

  昨天,记者就组建旅游集团的相关问题向于冲求证时,于冲表示,“现在还处于一个论证阶段,暂时还不方便透露组建方案的相关细节。”

  

  山东旅游的“低水平”困境

  据了解,2006年,山东只有一家旅行社进入了全国旅行社“百强”,而在2007年这一数字增至8家。虽然在“百强”的地位上有所提升,但与山东省的旅行社数量全国第一的地位并不匹配,且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内的旅行社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等问题。

  为此,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果断暂停了各地市审批国内旅行社和申报国际旅行社,从2008年开始在保持现有旅行社总量的前提下,按注销旅行社的数额,增加审批新的旅行社。此外,山东省还出台了奖励措施,进入全国百强的国际旅行社奖励40万元,国内旅行社奖励20万元,借此整合现有旅行社资源。直到今年7月2日,山东省旅游局才重新启动旅行社申办工作。

  “不光是旅行社,山东旅游产业现在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旅游企业集团化水平偏低,国有企业占比较大等。”王晨光说。

  王晨光所在的课题组提交的《加快山东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报告中写到,“山东省尽管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但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产生一家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旅游企业品牌,同时也没有形成类似首旅集团和锦江集团那样在区域旅游板块中能发挥龙头作用的骨干企业。二是属地化经营,市场创新能力弱,缺少知名企业品牌。三是资本化程度低,上市公司少,融资渠道单一,发展易受局限。四是国有资本占据主体地位,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实力偏弱。五是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匮乏。六是配套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差。”

  “以旅游景区为例,山东纳入旅游局接待人数统计范围的景区共计264家,其中,国有性质的186家,占70.4%;股份制性质的55家,占20.8%;私营企业19家,占7.2%;外资企业4家,占1.5%。国有经济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王晨光在报告中写到。

  

  地市旅游资源整合先行

  在山东省旅游局提出组建300亿大型旅游集团的前夜,山东省内各地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已经拉开了序幕。

  临沂市政府成立了专题研究组建蒙山旅游集团工作,蒙山旅游集团组建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今年年初,潍坊市组建的青州云门旅游发展公司等十大旅游集团也正式亮相,十大集团总资产67亿元,规划带动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160亿元。

  此外,各地市的旅游部门还对景区进行了整合,实现游客资源共享。潍坊市整合全市29个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一卡通”年票,发卡近10万张,直接增加客源100多万人次。济宁市投资6000万元建设曲阜游客集散中心,推进“三孔”、“四孟”一体化发展。淄博、东营、莱芜、滨州4市成立景区联盟,推出了4市通用的旅游年卡。

  在8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于冲介绍了“三个一批”工程的进展情况,“全省‘三个一批’企业达到202家,其中重组58家,转型78家,引进66家。数量排在前五名的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济宁分别达到37、24、19、18和16家。”

  除了现有的旅游资源,山东省旅游部门的视线还盯向尚未规模开发的景区,提前介入进行跨地市整合。“水浒、运河两大旅游品牌是山东旅游发展的希望和后劲所在,资源整合的任务很重。省旅游局将统一组织规划、统一组织开发、统一组织包装、统一组织对外营销。”于冲在会上说。

 

 

                       300亿旅游集团路径猜想 


   “在短时间内另外筹资组建一个能和首旅、上海锦江抗衡的300亿大型旅游集团不大现实。如果要在近期组建,只能是整合省内资源,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对记者说。

  据了解,首旅是指北京首旅集团,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现已形成酒店、旅行社、汽车、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等完整旅游产业链。其投资和管理的酒店不少于100家,其中不乏北京饭店、如家等知名品牌。

  而上海锦江集团则是一家以酒店运营为主的旅游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各类星级酒店和经济型旅馆380余家,分布于中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9个大中城市。上述两家企业的规模已经分别代表了两种旅游企业集团模式的最高水平。

  “如果对山东省内的国有企业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有两种模式可以借鉴。一种就是和上海锦江这样的单业整合,将省内国有的酒店资源或旅行社资源等进行单个整合组成集团公司;另外一种就是类似首旅的跨业整合,将涉及旅游的各项资源统一整合进入一个大的旅游集团。”王晨光说。

  王晨光表示,在近期内组建这样规模的大型旅游集团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而对于山东旅游集团的产权归属等问题,王晨光认为,“目前需要解决的还不是归属问题,而是应该迅速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整合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山旅游
后一篇:南山大佛旅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