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新闻广角 |
在企业里,赏功罚过是最普通最易见效的管理手段。然而,有些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却将其权力随心所欲地行使,有过不罚、有功不赏现象严重压抑了班组员工的工作生产积极性,形成当今班组管理中的败笔。最近,笔者就不断听到班组员工反映他们班长赏罚无道、弹性用权的不良管理现象。一些班组员工说:什么赏、什么罚,还不都是班组长看着办?奖惩条例上写得清清楚楚,可轮到班组长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赏和罚这把管理上的双刃剑,就在班组长手中挥舞,弹性越来越大,随意性越来越强,该罚不罚、该奖不奖的事情屡见不鲜。按说,上班迟到按规章制度该罚吧?可这天正赶上班组长心情好,于是,就会放你一码,一个子儿都不罚;再比如说,你提合理化建议并付诸实施了该赏吧?别高兴太早,班组长一句“最近没钱”就可以把你打发到年底去。到了年底,你千万别等着拿这钱花,因为这个时候,早没人还记得应该给你奖励这茬了!你说在这样该罚不罚、该赏未赏的氛围中,谁还会有积极性,谁还会有上进心呢?
因此,及时地赏功罚过对企业班组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认为,赏功罚过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提高比例。长期以来,各单位在总结评奖的时候,优秀的比例一般都在30%以内,而对于那些表现差的一小部分员工,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有人提出,每年年终应该把评为优秀的人数保持在70%以上,进行奖励,并以适当的方式对表现低劣的个别员工予以处罚,这样以多数人的行为为正确行为,更有利于激励多数而鞭策少数。此种做法对于企业如何赏功罚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用好赏罚这门学问,就使管理陡增钳制力;从而化怨心为感心,化颓情为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