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影光年 |
掩上书,心和空气一样湿冷。窗外已是暮色朦胧,城市的闪烁霓虹,鼎沸人声仿佛都不与我的心情相关,终日忙碌的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都市的浮华却很少愿意驻足去关注一些卑微的个体,因为他们渺小吧。但即使是渺小,他们也依然在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辉,与苍穹相比,是微弱的;与道貌岸然的“君子”相比,却是崇高的。这样的人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应该存在的,只是行进的方式变了。现在和过去,是一段很长的距离,无数珍贵的东西都在渐渐退色,可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会,历久弥新,亦如老舍的《月牙儿》。我想之所以它可以在今天牵动很多人的心,是因为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或许还能唤起人类最朴素的良知吧。
几十年前的月亮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但如果给予它一种情感,就可以成为另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是《月牙儿》的女主人公。看着她,就窥见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听着她的自白,就感受到了她在生活的逼迫下每走一步的辛酸。周围的人是冷漠的,甚至是无情的,唯有天上的月牙儿成为她倾诉的对象,于是月牙儿作为一个象征体在文中反复的出现,伴随着她成长,伴随着她由天真纯洁的小孩走向孤独,无助,不幸,卑贱的暗娼,可是她真的卑贱吗?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也有过美好的希望,她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上母亲的路,她也尝试着用自己的劳动来求生,可是最终当她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并且是因为饥饿造成时,所有的意志都被摧毁,那是一种最原始的求生本能:只要能有饭吃,只要不被饿死,只要能活着,干什么都愿意!“为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好象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张嘴。为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一切的东西都卖了。”“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是女人得卖肉”。这是她面对生活最直接的控诉,也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之路。可是,月牙儿又是那么的美,这种美与那个社会的丑恶形成强烈的反差,老舍先生就用这样一个实体来表现女主人公只能亮那么一小会而黑暗是无限的生命以及生命中偶尔转瞬即逝的微弱的希望。这不是一个情节线索,而是清晰的抒情线索,仿佛可以在月牙儿上找到主人公所有感情和命运的影子:月牙儿的形象是残缺的,就好像她的命运;月牙儿的光是微弱的,象征她挣扎但是没有力量;月牙儿是孤单的,象征她的孤独无助;月牙儿的周围是暗夜,随时会被吞没,象征她的处境;月牙儿是伤感的,象征她的心情;月牙儿又永远是洁白的,象征她的心灵。这样的象征体无疑会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刻骨铭心。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月牙儿》就是一个美的毁灭的过程。母亲的典当,当洗衣工,转而改嫁直至被人抛弃,最后沦为暗娼,都只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与女儿一起活下去,直到被迫离开女儿再嫁给馒头铺掌柜,也是被这种求生的欲望支配。而女儿在经过反抗与挣扎后走上的与母亲同样的道路使得她原谅了自己的母亲并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当他们再团聚的时候,女儿用出卖自己来养活母亲,这就是高尚的东西,是最珍贵的感情,它超越了那个年代带给我们所有肮脏的记忆,让人感觉到最卑微的生命却拥有最崇高的灵魂。特别是后来,她被收容到感化院,大官来视察,她吐了那大官一脸唾沫,就把她关在监狱里,她说不想出去,外边比这里好不了多少,等于宣布整个世道,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监狱。美在毁灭,又在挣扎和抗争中升腾。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身体在逐渐堕落的同时,思想却在不断升华,她就用这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最美的情操,展示着毁灭中的人性光辉。
我自己觉得这是我读过的老舍先生作品中最动情的一部,它看似抒情的笔调却迸发出强有力的呐喊,这种呐喊是对穷人发自肺腑的关怀,是对一代又一代底层人民在苦苦挣扎中依然重复着悲剧性命运的无奈和哀叹,这些让我觉得和鲁迅的那句“救救孩子”有着惊人的相似。小说中老舍温婉平实的文字描写却带着犀利的锋芒,深深地刺痛着心灵,不会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却足以震撼灵魂中最坚硬的思想,来看看这些句子吧。
“我觉得世界很小,没有安置我与我的小铺盖卷的地方。我还不如一条狗,狗有个地方便可以躺下睡;街上不准我躺着。是的,我是人,人可以不如狗。”
“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没有希望,就没有时间,我好象钉在个没有日月的地方。”
“我们是拿十年当一年活着。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这就是生命。”
“我这样的生命是没什么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个生命,我不愿撒手。况且我所作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过错。死假如可怕,那只因为活着是可爱的。我决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胜过了死。我爱活着,而不应当这样活着。我想象着一种理想的生活,象作着梦似的;这个梦一会儿就过去了,实际的生活使我更觉得难过。这个世界不是个梦,是真的地狱。”
老舍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文字叙写着那个时代的悲剧,或许就是他自己作为穷人的孩子最真实的体会,抑或是对他母亲曾经经历过的坎坷命运的一种折射罢了。他们把活着当成一种理想和信念,即使身在如监狱般的社会,即使有那么一点点生的可能,他们也决不放弃。他们其实是有很多爱的,只是在那样的环境下,爱的勇气和力量也会消失殆尽,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是那个社会中最值得歌颂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有血有泪。
回到开始说的话,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够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代共鸣的。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空间里很难想象那种饥寒交迫,卑微低贱的生活是怎样的艰难和不堪,可是抬起头,把目光伸向周围或是更遥远的地方会发现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他们同样活在最底层,或是做着最艰苦的工作,或是经历着生命的考验,他们同样也在与命运做强有力的挣扎,尽管压迫的时代早已结束,可并不代表世界不再有穷人或是承受苦难的人,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延续作品中传递的对每一个生命的同情和尊重,延续来自灵魂的这份震撼并把它化作力量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