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台日记第56天 眷村 永远的乡愁

(2009-02-13 22:58:15)
标签:

驻台日记

眷村

乡愁

台湾小吃

杂谈

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

所谓眷村,就是当年跟随国民党部队渡海来台的军人家属聚居的地方,大家都抱着很快能够“反攻大陆”的心态,没有人在意拥挤、狭小的居住品质,大家或者利用原来日本人撤退留下的建筑,或者就因陋就简用茅草、竹子为材料搭建检疫的窝棚,用一条床单就做隔间。行军床下是整好的皮箱,准备随时可以回到大陆去,没想到一住就是一辈子。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乡愁在很多前些年的台湾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比如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曹瑞源导演的《孽子》等。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原来居住条件算好的一些高级军官的集中住处,大部分都已经改建。当年被当垃圾扔掉的那些大陆带来的物件,如今成了文物,在新竹就有这样的一间眷村博物馆。走进去,每张泛黄的老照片,每一件用军需废料改制的居家用品里都隐藏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其实何尝是这些从眷村里搜集的小物件,当初每个屋檐下都有一段段满怀乡愁的骨肉分离悲剧。这些希望早日归乡的眷属,望着那湾浅浅的海峡望穿秋水;而他们的后代从当年的过客变成今天的归人,又有人故意操弄所谓的“省籍族群”矛盾,让他们成为永远的外乡人。前几天,一位台湾的小朋友问我你们大陆有象我们台湾这么好吃的小吃吗?我开玩笑说,可能除了“马拉桑”是地道台湾土产吧,大肠面线、蚵仔煎、担仔面、五香卷都是泉州漳州一带的闽南家庭小点;福州鱼丸、湖南臭豆腐、山东水饺、馒头、葱油饼、上海熏鱼、杭州东坡肉。。。光听听这些名字就是一幅大陆的美食地图,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外省口味小吃,就是那些住在眷村里的大婶大嫂们把无限的乡愁溶进对家乡口味的思念制作出来的吧。这些带着浓浓感情烹制的食物能不好吃吗?走在眷村博物馆二楼的生活起居场景再现区里,彷佛可以听到竹篱窗户里隐约的咳嗽声,小巷里带着四川河南或者山东口音的叫卖声,或者不是周末的原因,这个博物馆里只有我们两个大陆客,或者是台湾的居民对那段历史太过熟悉,或者是因为他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那些故事却不应该象这些变了色的黑白照片飘荡着。看看眷村的历史,听听眷村的故事,我们今天的每个人能做的,就是不让这样骨肉离散的历史再次重演尽自己的微薄力量。

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

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

解说员开玩笑说这是眷村房间里的标准配置

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

这些箱子就是希望能够提起就回家吧 但现在里面装着都是思念的乡愁

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驻台日记第56天 <wbr>眷村 <wbr>永远的乡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