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台日记第50天 乡关渺何处

(2009-02-08 00:35:48)
标签:

杂谈

驻台日记第50天 <wbr>乡关渺何处

今天去采访台北市三山善社的春节团拜,看到一幅对联,突然有点想家的感觉。“乡关缈何处浮生若梦漫举似鳌峰朝霭螺渚夕晖,闽台本一家安土而归尽声兹鹿峤春祠鲲洋秋汋”,说老实话我没有办法完全看懂这个对子,甚至找简体字把这两句话打出来都可能不完全准确。但是单单看到里面“乡关渺何处”几个字,就可以感受到存放在这里那么多牌位后面的福州籍移民那浓浓的乡愁。台湾三山善社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当时正处日据时代,福州等四个县的旅台同乡终老后都希望有朝一日能魂归故里,于是那些从事打铁、线面、烹饪、理发、裁缝的乡亲共同出资买下现在社址附近的一块地,来暂存往生同乡的灵骨,就叫做福州山。但是一直以来,“乡关渺何处”,一百年来,福州山几经沧桑,最后经过乡亲的努力建了现在的这座公祠,把附近原有公墓的同籍乡亲灵位统一供奉在这里。而这也成为旅台福州乡亲平常聚会议事的场所。每年正月十三,都会在这里举行新春团拜,一来祭奠祖先,二来也可以共叙乡情。现任台湾三山善社的潘理事长特意把自己的儿子也带来参加今年的团拜,他希望年轻的后辈能够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也了解自己的先人当初来台湾是靠着三把刀子(菜刀、剃头刀、裁缝刀)起家的艰难创业历史。不过经过100年的发展,后辈们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活,早已他乡是故乡,老一辈强忍“乡关渺何处”的努力已经化成如今的“闽台本一家”。那就让这些先人的灵位保佑两岸的后生子孙永远和平安康吧。看到听到团拜的鞭炮声,经常标榜自己可以做到四海无家处处家的我,来台才50天,还是忍不住有点想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