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五个遗憾
(2009-10-29 00:11:33)
标签:
天门狐仙实景刘海砍樵制作者花鼓戏天门旅游 |
分类: 老欧的时评与杂谈 |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五个遗憾(杂谈)
9月17日晚,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在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正式开演,据称,这是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近日,我有幸观看了该剧。作为一名旅游管理工作者,我为湖南能有这么一台大型实景音乐剧而感到高兴。从好的方面来看,这部音乐剧整体气势宏大,故事情节动人,舞美、灯光、音乐都有独到之处,同时,这部音乐剧还将湖南的地方文化特别是张家界的地方文化融了进去,是传统与现代、国际标准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但从高标准来衡量这台音乐剧,我认为有几处“遗憾”应该引起制作者的注意。
遗憾之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看不到天门洞。《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打天门山之牌,其目的也是为了宣传张家界尤其是开门山的旅游,而天门山的象征是天门洞。但该剧的演出地点只是位于天门山脚下的一处山谷,表演场景中观众无法看到天门洞,舞台布景中没有天门洞,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也未将天门洞作为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实景演出,不能把最期望表达的实景融入其中,不能不是个遗憾。
遗憾之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定名“脚踩两只船”。《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在其定名中,将“天门狐仙”与“刘海砍樵”揉合在一起,看起来是既宣传了天门山又突出了湖南的地方特色,但天门狐仙是个新概念,而刘海砍樵作为一部传统的花鼓戏,其故事传说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难以更改。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定名做法,使其作为“天门狐仙”展不开想象的翅膀;使其作为“刘海砍樵”又迎合不了观众的传统思维,结果是进退两难。
遗憾之三:《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剧情有违当代伦理道德。《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显然是想通过狐仙与刘海的相爱,表达他们的对于爱情的坚贞。可是,制作者在音乐剧的第一部,安排的却是狐王选妃这一情节,狐王爱上了九尾白狐,白狐在成为狐王之妃时,接受了狐王所赠的爱情圣物——明珠,似乎也没有多少不高兴。可是,后来,制作者却让白狐没有多少原由地爱上了刘海。在第二幕中,制作者公然打出了“背叛旋风”的标题,制作者是在鼓励“红杏出墙”?在鼓励“老夫少妻”各走各的路?不管是哪种意图,看完整部音乐剧之后,我感到了一种茫然:制作者一方面在力图讴歌坚贞的爱情,一方面又在鼓励对爱情进行背叛,作者所力求表达的是一种美德,最后的结果却是违背当代伦理道德,二者难以自圆其说。
遗憾之四:《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表现手段不够丰富。作为一部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在舞美、灯光、音乐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面都有独到之处,值得赞许。但全剧中,激光的表现手法用得还比较保守,烟花等表现手段基本未用,影响了全剧的效果。
遗憾之五:《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中的双重音乐风格,影响了全剧的效果。作为一部音乐剧,首先必须确定音乐的主要风格。但《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一方面想以花鼓戏作为主要风格,一方面又想以湘西民歌作为主要风格,而花鼓戏与湘西民歌的风格并不一致,这就形成了一种音乐上的双重风格,两者都想表达,两者都难以“尽兴”。
针对上述遗憾,我的建议是:1、在舞台布景中,增加天门洞的场景,最好是在刘海与狐仙最后相遇时,天门洞开;2、将剧名定为《新•刘海砍樵》,天门山只是作为故事发生地,在场景布置、歌词、字幕等元素中予以体现,不在剧名中体现;3、建议将第一部狐仙愉快地接受狐王的册封改为狐仙的逃离,将第三幕的名字改为《为爱奔走》,彰显狐仙与刘海的坚贞爱情;4、建议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采用激光、烟花等表现手段;5、建议以花鼓调作为该音乐剧的主调,辅以湘西民歌;6、建议从停车场开始,进行与全剧相协调的场景布置,特别对看台的四周要进行气氛营造,以便观众能够更快地进入该剧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