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二三四五”
(2025-08-20 14:49:57)人生“一二三四五”
人生“一二”者,实乃“二一”也。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者,集合前人佳句为知己,自许“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苏东坡),一钱不值何消说(清·吴梅村)”,看破红尘,悲喜交集,“好了好了”,一切的“一”,最终都归“零”了!
人生之“三”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风流温柔乡;壮年飘泊客舟中;老年枯坐僧庐下,词句高度浓缩了人生“三阶段”,形象明晰,背景典型,心境跃然。
人生“三阶段”,台岛著名女作家三毛曾将其喻为“三道茶”:“人生犹如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先苦后甜,终还看淡,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生之“三”者,亦成功之“三境界”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咏《蝶恋花》),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登高望远,焚膏继晷,长路漫漫,乃人生成功“三境界”。在生命的乐章里,成功和幸运永远青睐、眷顾那不息的歌者,不倦的旅人!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宋·汪洙《神童诗》),久盼有惊喜,快意梦成真 。
人生之“四美”:“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西晋刘琨《答卢谌诗》)“妙音、珍馐、美文、嘉言”,乃人生之“四美”。然则,与君别离,“四美”不再。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之“四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切莫辜负了大好春光,青春年华。
人生“四大悲”:“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鳏寡孤独,少无良师,哀莫大焉。
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苦海无边,唯有自渡。佛说:“人生四苦,爱别离,生死局,求不得,放不下。”唯生离死别,黯然销魂也。“求不得,放不下”,却原来“嗜欲”过甚乃人生痛苦之根源也。
人生之“五”者,乃笔者自拟桑榆晚景之“五个一”:一台电脑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外加一老妻。
“一台电脑”乃笔者晚年之最佳玩伴,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余日无多,时不我待,唯祈望着在闭上双眼时,读完最后“一本书”,翻完“人生这部大书”的最后一页篇章。
孜孜矻矻,笔耕不辍,“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借以消,怒借以释”(李渔),抒写“一篇文章”则是笔者晚霞人生最爱的执着。
人生晚年濡养精神,提升品位,拓宽眼界,追剧观影百年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乃笔者老有所乐之最。
年逾古稀,独自静听一曲《最浪漫的事》:“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微笑,留到以后坐着轮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岁之古稀,与妻相伴乃晚年人生之最后的浪漫。
人生“一二三四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看时运,不可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