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万寿寺在历史上以为皇帝、皇太后及皇家祈福祝寿闻名,尤其是得到清乾隆皇帝的青睐,他自22岁到80岁先后登临二十五次,留下御制万寿寺诗53首,在这里为母亲做了60、70、80大寿庆典。
1949年至1984年一直为军事要地,1984年交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三年筹备成立了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政府先后调拨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以十六到十八世纪藏品为主的书画、剪纸、木刻、印章、碑帖、钱币、玉器、漆器、陶瓷器、青铜器、竹木牙角器及织绣、家具等类别的藏品。以后,馆藏了近现代中国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及以日本国的早期书画、陶瓷为主的异国艺术品。藏品数量十万件(套)。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陆续调拨了唐代到辽代九百年间的残瓷器(片)和北京龙泉务窑出土残瓷器(片)一百万件。
郎世宁设计的这个小院至今非常漂亮。
这是万寿寺内的银杏树。据说有400年历史。另外院子里另外两棵更加巨大的古树据说由明代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亲自栽种,该寺也是万历皇帝为母亲而建。
我在展览广告牌前留影。木木拍摄。
夹缬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盛行于中国唐代。从文献及实物来分析,当时的夹缬印品既应用于服饰面料,也应用于屏风、帐袱等日用品、宗教用品。大唐皇帝曾经将其做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遣唐使。日本正仓院至今珍藏的彩色夹缬,就是当年遣唐使所带回。夹缬工艺也因之从中国流传到邻近的朝鲜、日本等国,并形成各自特点。18世纪后,中国的夹缬向单色蓝夹缬转变;日本的夹缬也向单色转变,但有两支,是红板缔与蓝板缔。到今天,蓝夹缬还在中国东南部的少数几个作坊间流传,因其濒危状态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板缔、蓝板缔在日本已经不见活态踪迹,不仅民间罕有记忆,研究界也将其称为“一段梦幻般的存在”,是日本的国有文化遗产。
(福禄寿喜纹蓝夹缬棉布被面,清代)
(《蜃中楼》戏剧纹蓝夹缬棉布被面,民国)
(戏剧人物纹蓝夹缬棉布长幅,1950年代)
(菊花竹篱笆纹红板缔丝绸和服衬衣,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丰国漫画图绘》故事纹浮世绘,1860年)
以上为日本的各种红板缔蓝板缔刻花版。
中国的蓝夹缬据说目前只有浙江苍南有存。前些日子我曾跑遍江苏南通、浙江嘉兴、桐乡,搜罗了屈指可数的一些蓝夹缬,设计了一些门帘、桌布,想把这么好的东西用起来,让大家感受它的大美!也曾带蓝印染产品去欧洲参展,也曾给被称为苍南蓝夹缬唯一传人的那位老师打电话,他说他们已经不能再生产蓝夹缬。他目前唯一干的就是告状,告文化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及媒体。我对是是非非没有了解更多,唯愿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不失传,能够传承下去!
我亲自在蓝印染大缸中染制。我头上的花帽是我亲自设计的蓝印染作品。
与浙江桐乡蓝印染传承人交流
我在江苏南通亲自画、刻并交本地作坊印染出来的《神兽》作品。我曾带此作品赴欧洲参展。
对蓝印染蓝夹缬有兴趣的可加我微信交流:zhaolihua395121
也可关注我们梨花公社公众号及关注我新浪微博及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