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把何川洋、周海洋拦在大学门槛外?

(2009-07-02 23:04:14)
标签:

教育

高考

何川洋

周海洋

由何川洋、周海洋不被大学录取所想到的


                                  赵丽华

 

今天,北京大学宣布放弃录取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对于如此热爱北大、在报名时把北大填为唯一志愿、成绩还如此优异的何川洋,仅仅由于他父母三年前为他改民族成分的行为,北大就向他关上了大门。何川洋的十年寒窗,就如此被缺乏胸怀和担当的北京大学绝情而轻易的断送掉了。

 

几乎同时,三峡大学则被迫放弃了录取“最牛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周海洋。最初,三峡大学首先向周海洋伸出橄榄枝,他们认为周海洋古汉语功底扎实,与同龄人比确有过人之处。而且三峡大学文学院有其适合就读的相关专业。对于这样的特殊考生,只要政策允许,他们愿意“不拘一格降人才”。结果呢?教育部不给这样的政策。

 

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为了这个社会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但这些秩序和规则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如果背离这个基础,这个政策就不是完满的,是有待修订和完善的。而且在理解和执行政策的时候,也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仅是呆板、机械、教条的理解和执行政策,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其结果往往是要伤害到具体的个人——这是和以人为本的方针相悖的。

 

据说,何川洋听到北京大学不录取他的消息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参加过高考,我也经历过女儿的高考,我深深理解他此刻的心情。要多么努力,要多少个寒窗苦读,才能成为整个重庆市的文科状元?明年再考,说着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其实,如果没有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民族不同分数等等这些先在的不均衡不合理,就没有何川洋父母们的铤而走险的种种作假和违规。改民族成分、高考移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情况下的连锁结果。孤立地而缺乏连续性和历史性的思考和对待这样的事情,终归是片面和表面的,以至于一切的处理都是治标不治本。


还有周海洋,要有多么深厚的古文字基础,要背诵多少古诗词,要冒多么大的风险,才敢于把高考作文用古诗词来写,而且写那么好!对于这样的特殊人才,我们的政策难道不能够机动一些吗?美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我们高招规章,却不能够灵活机动地不拘一格降人才,机械地将这样的尖子人才拦在了大学门槛之外,以至于影响了何川洋、周海洋等这些高材生的一生前途。

 

(某报约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