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的羽毛的答卷

(2006-10-31 16:31:54)
答本月27号北京"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
作者:大地上的羽毛 提交日期:2006-10-26 14:05:00 | 访问量:23

答卷

1、赵丽华被恶搞的诗歌是否是诗?你对赵丽华诗歌看法如何?
是诗歌,而且是很好的诗歌,去魅自然本真,生活化,返回到诗歌根子上的诗歌;诗歌要去神性,去修饰,而达到最初质朴的天性,赵的诗歌就到达了这里,是一种 简单、清澈、明了、干净、安宁、可靠的诗歌。

2, 你如何看待赵丽华事件,它暴露出来的深层问题是什么?
所谓事件是恶搞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当我们的大众需要娱乐时,在穷极无聊之际,赵丽华的诗歌被利用了,不幸本来是边缘的东西被推向了中间。当代是浮躁的,文化是恶俗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媚俗文化的时代。

3, 诗歌究竟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与自身相关,当然如果说诗歌要写照时代,也一定是时代的某一点在诗人内心的覆盖。诗歌是小众,与大无关,大时代是娱乐致死的时代。

4,是诗人创作出现了问题还是大众诗歌审美出现了问题?
大众的审美被我们所谓的诗歌审美给灌输成这样子:虚弱、粉饰、华丽、歇斯底里、神经质;而当真正质朴的诗歌出现时,反挑战了我们大众的审美:这怎么是诗?但我们可以回想诗经、回想李白、回想白居易,真正的诗歌阅读者就明白了什么是好诗歌。

5,如果说诗人写作与大众阅读有落差的话,这个落差是如何形成的?
大众被我们的诗歌教育灌输坏了,彻底的坏了。

6,我们教科书中的现代诗歌篇目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你认为哪些篇目必须撤下来,哪些篇目必须放进去?
《死水》、《再别康桥》、《双桅船》等都要撤下来,而换上多多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于坚的诗歌、王小妮的诗歌、杨黎的诗歌也可入选。

7, 诸如网络媒体、纸制媒体、电视媒体等大众传媒有没有必要挤出版面发一些现代诗歌,这样对提高大众对现代诗歌阅读水准有必要吗?
似乎是一相情愿,我们永远不能对大众乐观,娱乐啊,商业啊,谁在乎诗歌?诗歌仅仅与特定的人有关,诗歌有她潜在的读者,我们永远不要想象人人都去读诗,否则是一个不正常的年月。

8,我们虽然不能回到“以诗取仕”的年代,但中考、高考作文均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样是否关闭了年轻人了解现代诗歌的窗口?
但我想问的是,写了诗,那些所谓的阅卷专家,他们懂么?所以高考、中考中以诗歌题材写,是冒很大的风险的,何况在文学类别中诗歌是最贴己、最体现文学本质的东西,是最个人化的,除非在心意相通的读者那里,否则怎么到达阅读呢?“诗无达诂”,不以诗歌体裁写是对的;是对考生的爱护,而不是其他。

9, 诗人橡子在新浪贴博客文章说:“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你怎么看?
我同意。“不学诗无以言”,不仅仅是荒凉,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懂这叫荒凉,所以满街撒野,满网络撒野。

10,叶匡政在新浪贴博客文章说:“文学死了”,你怎么看?
文学永远不会死,文学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业,永远是心灵的事业,有一颗饱满的灵魂,就有文学;当然如果你站在世俗的角度,看到文学被如此边缘,恶搞,你也许有些悲观。

11,韩寒说:“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没有存在必要性”,你怎么看?

小儿信口雌黄,或可信乎?从存在性而言,诗人永远存在,从世俗功利和社会影响而言,诗歌有什么说的呢?

12,《新世纪周刊》等多家严肃媒体就百年新诗史、历次诗歌事件及其所引发的文化事件进行回顾梳理。对于中国百年新诗道路,你有何话讲?
新诗在不断发展,目前发展很好,出现了很多很好的诗歌。

13, 你认为这次事件有没有可能由一个诗歌事件演变为一个文化事件,或逐步交锋为一个思想事件?
我没关心那么多,我只关心我要写出好诗,关乎“我”的心灵,安放“我”的心灵,思想事件由思想家干,文化事件由文化家去干。可惜我不是这些家啊。

14,你认为网络写作时代的来临,是否可能成为新文化的开端?
“新文化”,这个题目太大,没想这个问题,网络么,鱼目混杂,你以为这叫“新文化”,不如是网络恶俗文化,更来得贴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