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看科技的局限性与两面性

(2011-04-07 14:32:41)

日本“3.11”大地震并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核危机迄今近一个月,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危机被媒体广泛传播,更引起全球新的核安全“恐慌”,掀起了新一轮更广泛深入的全球反核电浪潮,令众多核电国家与地区头痛不已。

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看到的却是科技的局限性与两面性,首先就人类对地震迄今无法准确预测防范而言就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更是人类检讨科技社会的架构,审视科技与人类关系属性的绝好契机。

首先,我想应该有必要透视一下科学与科技的真面目,弄清科学与科技的本质属性及其区别。窃以为,科学是人类对世界的一切认知探索,包括对自然、宇宙、天体及人类自身一切的认知发现,其成果就是科学发现和科学规律的总结提炼,真理性应该是科学的本质属性及核心价值准则。科学发现科学预测常常是有待验证的真理,科学规律则是被反复验证过的真理。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甚至不断修正有条件限定的过程,因此,科学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反复审视。这就是科学精神,以真理性为最高原则,可以不断探索,甚至批判,但不能偏离真理性,而真理必须是可验证的。所谓“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也。

就我的理解,科技则是人类对科学发现科学规律的有效运用,包括科学方法、路径、设施等一切工具手段。科学与科技两者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但又不是一码事,这也体现在科学家与科技专家的区别上。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相互转化,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科技的本质属性应该是真理性、可用性及安全可靠性,应该是科学的具体方法及其应用,是科学成果的运用,相当于术与器。

以核科学及核能科技为例。放射性元素及核裂变与核聚变反应的发现,是核科学的重大成果。在运用上,人类既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成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也可以用来建造核电站,成为人类性价比最高的低碳能源之一。核武器很可怕,但却可以发挥威慑作用,起到阻止战火延烧的正面作用。而核电站如果管理不善,或遭地震及人为破坏,却也会引发核事故,危害人类安全。就是我们的太阳,其实也是人类最熟知的最大的核反应堆,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宇宙天体。可以说,科技的局限性及两面性无所不在,这是自然辩证法则所决定的。

中华要实现伟大复兴,窃以为必先导正科学观念,更加重视振兴科技,而首先要迈向科学理性社会,更快更好地架构科技社会。在人文方面,真善美爱四大人文元素应首推“真”,对应的就是科学精神及其科技文化。应在大力科学普及的同时重视科学精神贯彻,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求真文化,不培养起科学精神,从源头起点,自上而下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甚至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法制精神,也就难以构造真正的和谐社会,这也是成功生养教的伟大使命之所在(从成功生养教角度,大人一定要从小引导小朋友,建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习惯,这是科学思维、科技精神培养的起点。)因此,任重道远!

最后套用一句俗话: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不会理财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

“科技不是万能的,但不讲科学没有科技是万万不行的!”

有感而发,姑妄言之,敬请朋友们斧正!

 

http://s9/middle/4aca12ddga04e21f6169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