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上海的确比北京暖和的多,偶尔还伴着点儿毛毛雨。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上海的记忆其实也多少也有点儿陌生。如果说,北京给我的感觉是橘黄色的,那么上海,我认为则是幽蓝色的。这座有点气派,又有点小情调,有点国际化,又有点东方神韵的城市,有着太多太多可以抒发的情感和讲不完的故事……平安夜的上海,繁华、热闹、五彩斑斓。于是,我带着《凭什么我爱你》,伴着《我们在上海》旋律以及一身的重任,在圣诞前夜降落到这里,开始了“我在上海”的故事。
此次上海之行,应上海SMG之邀担任《2009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的音乐总监,并为晚会创作了主题曲《我们在上海》以及开场曲等等。当初他们找我来做这个音乐总监,我明白既然要做就是真做,不能说是“冠名”,我希望能够做出点儿上海的味道来。我希望这次能够用我的方式来告诉更多的人“上海的感觉”。就像《我们在上海》这首歌的歌词写到的:
当我看到东方的明珠缓缓亮起来
为你而喝彩
为你开怀
没有人再会孤单当门窗打开
你会看到鲜花和太阳就在窗外
我们在上海
这里让生活更精彩
笑容在盛开
唱起歌挥舞起丝带
我们在上海
所有的人都在舞台
一起来展开我们的年代
当初,为了这首歌的歌名也费了一番周折。是《相聚在上海》还是《我们在上海》呢?但最终决定,还是采纳了第二个名字。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许多朋友要聚合到这座东方城市,我想,“我们在上海”会更加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吧!
其实,应该说我对南方的曲调只能说是略知一二,不像对北方音乐风格一样那么了解。所以我在创作期间也听了很多的南方音乐作品,比如苏州评弹啊等等。现在大家听到的,可能只是我所认为的南方音乐的样子。不过,我们21号那天在棚里录歌的时候,李谷一老师刚录第一句,那可就真是技惊四座呀。大家觉得味道太对了!我希望这样一个让人振奋的情绪能够拉近全世界朋友们在上海的凝聚力!我也相信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那天下午,我在一家很有上海情调的咖啡厅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有记者问道有关《我们在上海》这首歌,加入了哪些海派的元素?那么,我就想先说说“海派”这个词。我觉得“
海派”之所以被称作“海派”,就是因为它没有派。这里有很多融合的文化在里面,上海的风格是国际的风格。我在创作《北京欢迎你》的时候,加入了不少北京的元素,有自行车的声音,有钟楼鼓楼的敲钟声,有鸽子哨的声音等等。也许这是因为我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原因,所以对于这一切都非常的熟悉,它有很多地标性的声音,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北京!然而,要说上海,一开始我真是找不到这样一种标致性声音,或许是因为它融合了太多的声音,而让我点儿无从选择。上海和北京有着很多的不同,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在北京还穿马褂摇扇子的时候,上海就已经有电扇了,等等。上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种包罗万象,兼容并蓄,时尚先进的概念。所以,凭借我概念中的上海,使歌曲的一开始融汇了一种五光十色的时空感,还加入了琵琶的声音。
作为这次华语群星晚会的音乐总监,我想营造的是一个健康的派对,快乐的“嘉年华”。让所有的观众朋友们欢乐着来,留恋着走,留恋着下一次的开始!
2008年有过太多太多的感动,2009年我也怀揣着很多很多的希望,比如说我的“小柯音乐学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艺人、我的音乐剧可以演出顺利等等。
因此,在这样的年末,我创作了一首新歌,这首歌将会在东方卫视大年初一《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的晚会与观众朋友们见面,演唱者导演还是不让我透露是谁,其实我也挺着急的,想和大家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成为整台晚会一个让人感动的高潮!
创作音乐就像是在说话,就是用音乐代替语言来说话。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我有许许多多的企盼的话语,那么,我的音乐便是我最真诚的表达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