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新联通看上去动作都有些迟缓。
8月,中国移动已经将TD-SCDMA延伸到38个城市,并且将升级至TD-HSDPA,相当于3.5G;中国电信也已经完成81个本地CDMA网络招标;而新联通最早在2008年10月15号才能正式成立,WCDMA网络招标预计在年底前推出,明年3季度才能提供3G服务。新联通的董事长常小兵在面对媒体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有1.8亿3G用户,新联通将占据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新联通对3G用户数量的估计是否准确,但更重要的是,面对两个出手迅捷强大对手,新联通将如何出牌?
数字的较量
据分析,到2012年中国国内的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9亿,目前中国已有6亿多移动通信用户。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还有3亿用户等待三大运营商瓜分。但截止今年8月份数据,中移动每月的用户数都在以700万以上的数字增长,联通每月用户增长不超过一百万(一般为90万左右),而CDMA网络近期则呈负增长状态。
以此数据做大致推算,中移动可在未来43个月内(大约三年半)吃掉剩下的3亿用户,而联通则至少需要25年来完成这项工作,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所以,新联通必须立刻展开行动,通过价格、市场宣传等一切可能动用的手段争取用户,否则未来的3G梦想将成为无源之水。
这是一场数字的较量,赢得现在才能拥有未来。
网通的优势
小灵通本已是电信行业的没落贵族,但网通小灵通背后有2000多万用户,而用户又是眼下中国联通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将网通的小灵通用户转化为移动通信用户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毕竟这是增加用户数量的便捷途径之一。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通过一定的优惠措施,将小灵通终端用户转为G网终端,然后通过一机多号等方式,保留小灵通的号码和业务,使用户转网不转号、不转业务,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使小灵通的业务和品牌进一步得到延续和丰富。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将小灵通作为新联通的低端移动通信品牌推向市场,争取低端的用户。
当然,网通的优势不仅仅是一个小灵通。在北方10省,网通有着强大的固定电话和宽带网络,几乎完全占据了垄断地位。常小兵在近期的发布会上也认为宽带和3G业务将是新联通的未来。
那么,我们把小灵通的一机多号的形式扩展一下,固定宽带、座机、移动电话等多种通信方式统一在一部终端上实现,都用一个帐户,不仅仅是提供通信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和沟通服务,形成用户粘度,提高竞争力。当然,这里只是做一种业务的设想,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网通的资源。
投资未来
近一年来,中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动作频频,相继推出飞信、手机邮箱、SNS社区。而业内也传出消息,由于联通“超信”和网通“灵信”之间目前仍未解决互相发送消息的瓶颈,新联通很有可能暂时停止移动IM的发展。
此消彼长,中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新联通却将要失去自己未来最重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转折也许就发生在一念之间。
众所周知,3G之所以多年来一直被通信行业看好,就在于带宽增加后为各种增值业务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未发现成熟的商用模式和杀手级应用之前,积极跟进不失为上策,用户的积累和收入增长也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新联通暂停IM的发展无异于壮士断腕,把市场拱手让人。
所以,在重组之后,除了WCDMA网络的建设需要重视,新联通还必须着眼未来,为自己的未来多投点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