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争抢玩具,家长该鼓励竞争还是谦让?

(2008-12-18 14:49:20)
标签:

育儿

家庭

琪琪

玩具

哥哥

分类: 宝贝成长日记(1-5岁)

   

孩子争抢玩具,家长该鼓励竞争还是谦让?

 

    女儿琪琪已经快17个月了,侄子陶陶23个月。从琪琪2个月开始,两个小家伙就经常在一起,大概得有12个月以上的时间吧。由于都是我父母带孩子,所以我和哥哥两家的日子几乎是合并在一家过的。不是我们去他们家住,就是他们来我们家住。两个小家伙长在一起,都把对方当成家里的又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琪琪管舅妈也叫妈妈,陶陶也管姑姑叫妈妈。现在陶陶是能分辨出家里成员的关系了,他不会叫错。但琪琪有时候也管舅舅叫成爸爸。再问她,她也改口叫“舅舅”了。

 

    陶陶是个性格比较温柔的孩子,不是特别活泼也不太内向。他哭的时候总是“咧咧咧”的小声哭半天,比较难哄。而琪琪遗传了妈妈的性格,个性很强,活泼好动,脾气也很不好。她哭得时候总是“啊啊啊”的很大声,但只要你一哄,马上就会停止。两个小家伙从小就不抠气,管他们要什么,他们都会给你,甚至吃的。即使已经吃到嘴里的东西,你管他要,她都可以吐出来给你。他们也互相给对方送吃的和玩具。可是他们也有共同喜欢上一件玩具或东西的时候,他们也会争抢,甚至大打出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大人都很无奈,不知道该鼓励竞争还是该鼓励谦让,因为我们大人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琪琪比陶陶小,而且不像陶陶爱哭,哭起来也好哄。陶陶懂得抢玩具的时候,琪琪还很小不太懂。那个时候,每次琪琪把陶陶的玩具拿在手里不给,孩子的爷爷总是看陶陶一哭,马上从琪琪手里把玩具抢来给陶陶以制止陶陶的哭声。琪琪倒是不怎么哭,抢了就抢了,她那时不会说话,也不会走。但其实她心里挺不情愿的,挺难过的。

 

    开始爷爷奶奶甚至我们都这么错误的“帮助”过陶陶,因为大人实在不愿意看到孩子哭。时间久了,我们发现琪琪总是很能抢玩具,而且很少哭,无论是抢别人的还是被别人抢。抢得来就抢,抢不来就拉倒。但陶陶总是站在一边哭“哥哥的,哥哥的”。那意思就是叫大人给抢回来,可他自己却不动手。这就是我们犯下的错误。我们忽略了琪琪也在漫漫长大。虽然以前都是为了“帮助”陶陶,可实际上是教坏了陶陶,也伤害了琪琪。在琪琪心理,她会认为,大人们不帮我,只有靠我自己了。所以琪琪学会了她觉得很管用的“本领”—“咬人!”和“叫喊!”当然大多说孩子都会叫喊,可琪琪的次数明显要多声音明显要大。我们思想教育了很久才改掉琪琪咬人和叫喊的坏毛病。现在琪琪偶尔也会咬陶陶,但是她已经懂得这是错了,不该咬哥哥的。陶陶也学会了拿别的玩具和琪琪换,多半琪琪都是愿意换的,遇到不换的时候,陶陶抢不来还是会“哥哥的,哥哥的”哭几声。但我们已不再“帮助”陶陶抢回来了。因为那样琪琪会哭得更大声,满地打滚。为了制止琪琪的哭声,为了不让你发狂,你会忍不住再把给陶陶抢回来的玩具再抢来给琪琪。然后陶陶又哭。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现在爷爷也会偶尔告状,说:“琪琪今天又和陶陶抢玩具了,陶陶也不行啊,都不会抢东西,老是被琪琪抢哭。”这能怪孩子吗?都是大人的错。其实孩子被抢,心理没什么伤害,过了一阵就全忘了。两个小家伙又你一口我一口的一起吃东西呢。只是大人们太过焦虑和担忧了。怕孩子在外面被别的孩子欺负,甚至长大了做事也胆小怕事,总是退缩,失去竞争意识。而强的孩子在外面也会遇到比他更强的孩子,也会被欺负的。其实,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很多。他们懂得适可而止,分得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外面,陶陶也很会抢别的孩子的玩具,从来没看见过谁把他抢哭了。而琪琪也知道外边的孩子的东西不能轻易抢,人家愿意给才行。他们两个很喜欢抢东西,那是因为他们有机会这么做,而且很多东西不分你我,是要共享的。

 

    后来我发现琪琪很多时候是在和陶陶开玩笑,是在逗他玩。琪琪看着陶陶哭着“哥哥的,哥哥的”她先是笑再把玩具还给哥哥还塞到人家手里。我觉得很奇怪。也无法理解她这种顽皮的心理。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干涉她。我不知道琪琪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真正的谦让,但她现在确实是心甘情愿的把东西给陶陶哥。要教育她自觉地心甘情愿的去谦让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陶陶也硬是要把他喜欢的不得了的摩托车塞给琪琪一个玩。这也是心甘情愿的。谦让是对的,但要发自内心。

 

    我们也教育他们要互相谦让,要懂得分享。也让他们自己解决处理争抢东西的事情。比如陶陶会拿东西和琪琪换,就是个很好的办法。他们也懂得了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共用的。抢东西,对孩子来说,可能还是件好事。现在一家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周围爷爷奶奶爸妈和亲戚十来口人围着他一个人转,什么好玩具、好吃的都要给他一个人。他自己也认为这个家什么都是他自己的,没人和他争,想要什么只要哭就能得到。他们没有机会学习谦让,分享。3岁才上了幼稚园,可性格往往已经形成了,而且也会影响到将来。所以经常让小宝宝们在一起玩耍,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不要怕他们争抢,甚至被抢哭,也不是件坏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他们会发现,谦让反而是自己能获得更多。每次发吃的东西,先给琪琪了,让她去给陶陶哥送去,她就会马上给陶陶送去。因为她知道回来后,姥姥还会给一个更大的,而且外加一个表扬。如果先给陶陶了,若是被琪琪拿去了,陶陶也不会哭了,只是说“琪琪抢”,然后到奶奶那领个更大的。看,这就进步。

 

    谦让和竞争并不矛盾。一味的谦让和一味的竞争都是不行的。孩子的天性很主要,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几乎决定了她对事情的态度,当然后天家长的教育也占有很大的部分,有时候不得当的教育反而改变了孩子的处事态度,而且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要综合的看待这两者的关系。让宝宝即有竞争的意识,又有谦让的美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