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馆如此,何须远游:耶鲁大学图书馆印象(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耶鲁见闻 |
来到耶鲁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待时机成熟,一定要好好写一篇关于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文章。理由极为简单: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是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终生驻守的精神家园。因而,在重大程度上,了解了耶鲁大学图书馆,也就了解了耶鲁大学。
而今,三个月倏忽即逝。尽管相对而言,在图书馆呆的时间最多,但对于耶鲁大学庞大的图书馆系统的认识,仍然只能说是只鳞片爪。写作此文,纯粹算是完成自己的心愿。
耶鲁大学图书馆是北美地区第二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1250万册,由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法学图书馆(Law Library)、贝尼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等二十五个图书馆组成。其中,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是耶鲁大学图书馆系统的中心,故我喜欢像在北大时称呼主图书馆一样,将其称为“大图”。接下来,先从该馆说起吧!
哥特式、教堂风格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
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建成于1930年,以捐赠人John William Sterling(耶鲁1864届校友)的名字命名,并由James Gamble Rogers(耶鲁1889届校友)设计。该图书馆大门入口的右侧石壁上,刻着William Osler的一句至理名言“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位于耶鲁校园“心脏”区域(High Street120号)的斯特林图书馆,正彰显着这一点。
在总共1250万册藏书中,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收藏了300多万册,是人文和社会科学藏书的主要地点。当时负责为该图书馆制造书架的W.S.Sneed of Sneed & Co.公司,叹为观止地说,如果将这些书架首尾相连,将超过80英里(mile, 一英里约等于1.6公里),相当于从纽黑文到纽约市的距离了。
建造这座图书馆,用了142吨精钢,51000袋水泥,9000立方码(cubic yards)的石头和4500立方码的沙土。这是一座现代哥特式(Gothic)的建筑杰作,由花岗岩和印弟安那石灰岩建成。其外观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15层楼高的顶端,备有一套精心设计的金属结构,保护着屋顶的各种精密机械设备。这使得图书馆远远看去,更像教堂一样。事实上,斯特林图书馆正是仿着教堂的风格来设计和建造的。
在图书馆High Street入口处的门楣之上,各色雕刻活灵活现地叙说着古代文明。在正中庭,一位中世纪学者将这扇门一分为二,代表着古埃及(以腓尼基船为象征)和巴比伦(以人首翼牛[Winged bull]为象征)。在中庭两侧,分别刻有克罗马农人(Cro-Magnon)、埃及人(Egyptian)、巴比伦人(Babylonian)、希伯来人(Hebrew)碑文(inscription),而在右边门的上方,则刻有代表早期欧洲与美洲文明的字样,还有玛雅毒蛇(Mayan serpent)、雅典猫头鹰(Athenian owl)和罗马狼(Roman wolf),同时还分别刻有阿拉伯、希腊、中国和玛雅碑文。
这些碑文和雕刻,形象地告诉我们,一座优秀的图书馆,也正是一部厚重的人类文明发展和进化的历史。
如前所述,斯特林图书馆按教堂风格建造,在大门入口通往信息台(information desk)的区域,被称为“中殿”或“信众席”(nave)。在繁复精美的雕刻中,你会看到反映着书籍、印刷等文化渊源的历史雕刻,它们大都出自René P. Chambellan之手,而图案精美的铅质玻璃窗(leaded glass window)则由G. Owen Bonawit建造。
以下关于耶鲁图书馆的历史记载,源于http://www.chuguohome.com/news/36836.html:
这个新建的学院曾几度搬迁,直到1718年才在纽黑文的一座三层楼房里定居了下来。位于二楼的图书馆,当时在殖民地驻伦敦代表杰里迈亚·德鲁默的努力下已获得众多的捐赠,使藏书总数达到了一千册。其中,斯蒂尔赠送了成套的《饶舌者》和《旁观者》杂志。牛顿捐了他的《光学》和《原理》的1713年第二版。埃蒂安纳送了古希腊文的《文选》和另一本古希腊文的书。天文学家哈利也送了他所编的阿波洛尼厄斯著作。还有来自旅英最著名的康涅狄格人伊莱休·耶鲁的捐赠。耶鲁曾任马德拉斯的圣乔治要塞总督,他赠送的书籍中包括一个似乎是最早来到北美的中世纪绘图手抄本《人类拯救通鉴》。除了通常的神学著作外,图书馆的收藏还包括乔叟、斯宾塞、弥尔顿、本·琼生、培根的《论说文集》,巴特勒的《赫狄布拉斯》,坦普尔和考利。
1733年,耶鲁学院从伯克莱主教那儿获得了900多册书的捐赠,“堪称是一次性运抵北美的最佳图书收藏”。1763年,图书馆搬到了一座跟学院教堂分享的古典式建筑里。同年,又从贾雷德·埃利奥特那儿获得了首笔十英镑购置图书的专用基金。跟哈佛一样,耶鲁学院在独立战争期间也被英军所占领。图书馆的藏书被匆忙地疏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接着又经历了两度搬迁,直到1843年,第一座独立的图书馆大楼才终于建成。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建筑设计,尽管面积很小,但整个布局确是模仿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教堂,有高耸的尖顶。1889年附加了一座罗马建筑式样的大厅,1905年又追加了一座哥特式的大厅。但所有这些空间都很快被填满了。
最后,该图书馆的楼,又被用约翰·W·斯特林遗赠款所建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所取代。建造斯特林图书馆的决定做出之后,耶鲁大学的英国文学教授昌西·布鲁斯特·廷克,召开了一次校友会,在他向校友讲演的时候,耶鲁大学已经拥有足以构成图书馆未来名声基础的三个重要图书收藏。它们分别是欧文·奥尔迪斯1911年捐赠的美国文学作品收藏,威廉·阿尔弗雷德·斯佩克赠送的歌德作品收藏和亚历山大·史密斯·科克伦捐给伊丽莎白时代俱乐部的书籍……
中殿原来还贮有检索卡片,在2002年则完全转化为在线检索系统。现在,耶鲁大学98%的藏书(超过一千二百五十万册)都可以通过Orbis系统(http://orbis.library.yale.edu/cgi-bin/Pwebrecon.cgi?DB=local&PAGE=First)查到。另外,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台工作人员的帮助,很方便地找到所要的资料。现在,贮存查书卡的柜子依然立在那里,但仅仅具有历史价值了。
在信息台的左侧,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自习室,也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四周倚墙而立的高高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书籍,屋顶吊灯柔和的光线,如同一缕缕清辉,洒在印有烫金字样的书脊上,泛出金黄色的光芒,在这里看书写作,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沿着信息台右侧往里走,内侧的墙上挂着一些历史人物的肖像,穿过电脑查阅区,就到了Irving
S. Gilmore音乐图书厅。该厅始建于1998年,由S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刚刚完成扩建,为使图书馆及整个周边建筑风格不受影响,新建馆区实际上是一个地下图书馆系统,被称作“跨校园图书馆”(Cross Campus Library),位于图书馆大楼前校园的地下,共两层。由于设计了左右两个天井,光线可以透进,加上辅之以灯光的照明,地下一层仍然十分明亮。地下二层的通风系统极好,空气并无阻滞之感,而且可以从地面下可以直接通往Bass Library。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