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心语 |
今天是感恩节,对于法学学生来说,它还是个特殊的日子——司考成绩公布后的第二天——这注定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经过七、八、九三月流火甚至炼狱般的司考复习的洗礼,谁都期盼着有一份理想的结果在等待着自己,哪怕只是心存侥幸,也都不愿意备考的生活重新上演。然而,硬币总是两面的,在“未通过”与“已通过”的悲喜场中,在这一刻,每年总有部分同学沉浸在忧伤的海洋中。我的学生们亦不例外。昨天和今天,我收获着部分研究生们通过司考的喜悦和感恩的心情,也在帮助着另一部分学生收拾着失落、甚至悲伤的情绪。三年来,这已经成为导师工作的一部分。这令我想起,今年法国巴黎在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角逐中败给英国伦敦时,巴黎市长说的一句话“这就是生活”。
是呵,生命的确只是一个过程。先通过司考固然可喜,这次司考不顺利却未必仅余伤悲。还记得美国第三任总统Jefferson曾经说过的话吗——“正像暴风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样,痛苦和挫折也是人生经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会打磨你的心智,培养你的毅力”。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回忆起汪国真的诗句“没人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以及托克维尔的话“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更何况,司考之通过与未通过,亦包括许多偶然成分:司考阅卷的一些主观因素,成就了多少360分的狂喜与359分的悲戚——这不是水平问题,亦很难论为勤奋程度之差异,这只是生活而已!我们的路正长,即将要经历和面对的,也远远不仅是一场考试!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只要勤奋且持之以恒,幸运女神就不会永远和自己擦肩而过!
我衷心地希望通过与未通过司考的同学们,一起感谢生活吧!感谢它的眷顾,我们现在仍健康地生活着;感谢她的恩泽,它让我们经历着人生赖以走向成熟的磨难!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高汉博士(与我合作的博士后)。上周五,他在松江上完课后,赶回长宁,为我的研究生们(以及其他参与读书会的同学)义务上了一堂精彩的外汇知识课。他的勤勉和付出,让我们受益良多。还要感谢大连期货交易所的胡茂刚博士,他已经接受我的邀请,准备为我们的读书会奉献期货智识和人生体验。
还要感谢这段时间鼓励和支持我的所有朋友和同学,你们的留言让我体味了关爱和温情。同时还要感谢“请看留言”和“随便说说”两位作者,从你们的两次发言中,我读出了友善和鞭策。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将使我继续勉力前行。
最后,贴一篇老文章,我博士论文《公司法的合同解释》的后记,在感恩节中,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怀着感激的心情生活
——代后记
没有想到,以一篇文章为博士生涯划上一个句号,竟是如此的艰难!写作的痛苦和快乐,已深深烙印心间,将永远伴随我走过今后的人生岁月。
三年来,导师吴志攀教授精心指导弟子的学业。他带着我们南下北上,完成了多次调研。他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的学术风格,给予我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在生活上,他对弟子的百般关照,常常令人忘记他还担任着繁重的行政职务!过度的操劳使他早生华发。最难忘的是2002年一个炎炎夏日的中午,他竟然坚持自己开车来接我们几个做课题的同学回北大。我坐在车的后座里,偶然瞥见他的两鬓被风拂动的银丝,一时极为感动。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真是此生的至幸!他这种关爱别人胜过自己的博大胸襟,值得我一生学习。另外,师母杨锐女士对我全家的照顾,也让我心存感激。小儿韬韬出生前,师母不止一次地叮嘱我们诸事小心,韬韬出生后她又亲自上门看望,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我硕士阶段的导师顾功耘教授和师母李波女士对我们全家的照顾,也让我感念不已。在上海这一商业化、生活化气息极为浓厚的城市里,顾功耘教授以他的勤奋和学识,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可,也赢得了所有学生的爱戴。正是由于他的指导,我才能有幸一圆北大的梦想。即使在我全家都到北京后,顾老师还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抵京出差时还经常约我见面。师母李波女士更是多次为我们的孩子准备了生活用品。另外,华东政法学院的何勤华教授,鼎力推荐学生考博,并多次过问学生的学业。他们的关怀和友善,已经构成了我对上海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对于本论文,从选题报告到预答辩,许多老师提出了相当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是北京大学的吴志攀教授、白建军教授、盛杰民教授、刘瑞复教授、刘剑文教授、张守文教授、尹田教授,清华大学的车丕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赵旭东教授、华东政法学院的顾功耘教授等。没有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很难想象我的论文最后会成什么样。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还要感谢的是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的牛鸿玉老师、彭冰老师、杨亮博士(现供职于申银万国证券公司)、郑顺炎博士后(及其夫人陈洁博士后)、张建伟博士后、郭雳博士、台冰博士等师兄弟和师姐妹们,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着本文的写作。
另外,英国牛津大学Pembroke学院的Prentice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clarke教授、香港大学的张宪初教授,对本文的写作都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在此一并致谢。还应当感谢我的好友——上海市金桥律师事务所的顾家平律师、通力律师事务所的缪剑文律师(现执业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的冯静女士、大连期货交易所的胡茂刚先生、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刘哲昕博士(现任教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每每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此外,君合律师事务所、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分别在我的博士和硕士阶段,以奖学金的形式对我的学业提供了慷慨的资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德高望重的江平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本书作序,并亲自将序言寄回。同样深孚众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民商法专家王家福教授,同意担任本人的博士后指导老师,并鼓励弟子将“契约视角下的公司法”作为博士后选题,继续作深入的研究(后来该博士后研究报告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研究报告)。先生提携后学之风,令人感佩!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母亲林必群女士将我抚养成人,历尽艰辛。她的坚毅和善良,让我见证了中国普通农村妇女的大写人生。我的太太毛玲玲博士的聪慧、勤劳以及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今生莫大的财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商鸿业先生为本书的付梓,付出了智慧和辛劳,在此笔者深表感谢。
怀着感激的心情生活,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