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4ac8a68fha90e1e5456ab&690
http://s5/middle/4ac8a68fha90e283e5424&690
前几天,罗大佑到广州开演唱会,在现场采访的资深记者苏蕾发了条微博是这么写的:说句实在话,罗大佑今晚唱多说少,状态很勇,现场舞美音效也很到位,《黄色脸孔》的编曲和呈现尤为惊艳!只是经历过八九年前深圳倾盆大雨中的激情和广州口罩堆里的特别!这最为精致的一场到目前为止始终少了点什么!当年一起淋雨的文艺青年们,如今何在?这一刻想起你们。
苏蕾这么一煽忽,让我迅速的穿越到那年的深圳,狂大的雨。我们站在露天的体育场,全身早湿透了,干脆就扔了伞。
在雨中我们痛快淋漓的和着罗大佑的歌儿,老天为我们制造了一场超级有趣的音乐会,只是不断的出幺蛾子添乱,舞台上的音箱一会儿哑掉一个,一会儿又哑掉一个,相当的不懂事。可现场的热情并没被浇熄,爱谁谁,我们就那么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连罗大佑都不禁感叹的说:“关键时刻,人比机器坚强。”
说起这一切就像是昨天,可一转眼,我入行已经17年了,这些天在我们广州娱乐记者圈里刮起了好一阵的怀旧风。
主要是七月份,老朋友易芝娜从记者转岗到编辑,我们当年并肩做娱乐的老友记搞了一次大聚会,顺便集体围观并互相见证一下我们共同的青春。
是啊,曾经一起战斗的好多兄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那时的文艺青年都成文艺中年了,我们也从小P孩儿晃成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了!
可再怎么变,当年那份一起淋雨的情谊没变,现在的我们依旧是左着嗓子吼着歌,不需伪装、肆无忌惮的坦诚着,最重要的是,你说,或者不说,情就在那里,有增无减。
金子般的岁月,别样的美好。
搬家小提示:
因为《声报》改版,我的文字下周要搬家了,从九十年代开始我的专栏就像朵并不打眼的小花儿,时不时的在《声报》静悄悄的绽放,从《靓靓娱乐圈》的明星专访,到《生存大挑战》的游走天下,再到如今随心随性,看到哪写到哪,谢谢各位看官这么多年的围观,我坚信围观产生力量,不管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带着欣赏,我都真心感激,期待我们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个看似平常的转角,也许是咖啡馆里的某本杂志或是某份报纸上的再一次相遇,我知道,那又会是另一个美丽的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