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与德行的逻辑关系

(2013-06-08 06:14: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博主的杂文

关于文学与人学的问题,古今中外文学界的许多名流、想当作家的许多奋斗者、文学大业的许多关注人都探究过,连篇累牍地发表过大量文章。他们大多从文学的本源、文学的表现内容以及文学的受用对象等诸多方面各抒已见,求同存异,最终落了个难同却异。可见这是一个具有乱麻性状的命题。

笔者不是文艺评论家,无意去淌这潭深水;但却试图从实用的角度考察一些现象,从而简要说说文学对人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粗浅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可笑的结论,那就是:文学与道德有着密切关系;没有文学功底的人,或者不具备文学意识取向的人,其德行多有不善。

这个浅见可能不会得到普遍承认,但其真实性似乎已被广泛证实过。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物质基础是这个棵大树的主杆,文学文化必定堪当它的枝叶。浅显的道理是,对一棵大树而言,主杆和枝叶无法厚此薄彼,不可强词夺理地说:枝叶打什么紧?主杆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已经死去或者行将死去的大树还能叫大树吗?完全可以肯定,枝叶才是生命状态,才是光彩所在。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大家的一个共同看法,为什么一些人腰缠万贯,却不会花钱?为什么亿万富翁照样杀人跳楼?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繁茂的枝叶,散发不出生命的美好气息。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曾经提到,俄罗斯有一个处处存在的现象,即那里的小伙子谈爱恋时,都会当着姑娘的面大谈托尔斯泰,神侃贝多芬,以炫耀自己的才华,毫无例外。这足以证明文学艺术一直是人类崇尚的精神高地。推而广之,中国人当然也是这样。

那么,文学与道德的形成、坚守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到这里又要谈到文学的定义了。简单地说,文学应当是人类最高理想的锤炼,真正的文学家自然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人指导人们趋向于高尚的生活概念和情感的高贵形象:我们读诗人的作品,就会厌恶那庸俗的恶劣的事物,就会看出所有美和善的迷人的地方,爱好所有高贵的东西;他们会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贵。可以肯定,一个人一旦和文学结缘,其内心深处就会逐步形成趋向最高理想的做人准则,善良就会占居上风,从而敌视丑恶。实际上,对文学的这一判断,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的行为都充当过佐证,无论什么年代、何种环境,在具有文学修养的人当中,杀人放火者少,偷鸡摸狗者少,强奸犯科者少,求荣辱节者少;即如词人柳永,难舍文人风流,和烟花女子也同样爱得富于情调,实在比那些兽行施奸要好得多。

既然如此,让年轻人接触一些文学,甚至练就一点写作功底,实在大有裨益,如能挑灯写点小诗,不仅对工作无碍,还能淘冶性情,消磨暴性,振奋自我,以免干巴巴的不知怎么与人相处;从洁身自好的角度上讲,从文学入手构建理想的人文精神,也可以避免陷入污浊。如果充许开个不伦不类的玩笑,完全可以这样说:事后开展警示教育,不如事前多一些文化浸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篆刻8
后一篇:我的篆刻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