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与拾得:任县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寺 苏州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标签:
文化旅游寒山拾得任县历史 |
分类: 一任悠游 |
苏州的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故唐代贞观年间,著名高僧希迁禅师始题额曰“寒山寺”。《苏州府志》引《豹引记谈》有云:唐人藏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据此证知寒山寺在唐末已改名“封桥寺”。此事当在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841--846)。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宋仁宗嘉祐中(1056--1063)改赐名"普明禅院"。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元代以始复称“寒山寺”。
“寒山寺”至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方丈则设寒、拾、丰干之像”。 明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及《百城烟水》,均述及原有此(寒山拾得)二像;《吴门表隐》记载寒山寺内寒山、拾得二像“甚幻奇,对人如欲笑语”,明初所塑。也就是说,至此这里只有寒拾像还没有专门的殿阁,这就有点匪夷所思。
在《重修寒山寺志》中卷三记载:殿阁,有“寒拾殿”:由藏经楼底层辟成大殿,供奉寒山、拾得二圣僧全身塑像。据清光绪年间的【寒山寺碑记记载】:这座“寒拾殿”建于清光绪年间。
据任县寒山文化研究专家孟晓光先生(任县双蓬头村人)介绍:任县的天台寺修建的因缘,起于明代(成化年间),寒山拾得俗籍任县双蓬头的父老,得知寒山拾得在浙江天台山修成正果,为了纪念由家乡走出去的两位大师,于是在他们的家乡修建了这座庙堂,题名曰“天台寺”,以喻南北唱和。
现有“大清乾隆四十六年” 重修“天台寺”时所立由翰林OO麒薰沐所撰书的碑文记载,“兹任邑东二仙里(双蓬头原村名),旧有天台寺一所。夫天台者山名也。……所可异者,伽蓝诸佛,他寺所同。而和合二仙,此地所独”。 这样就知道,任县天台寺的“和合殿”比苏州寒山寺的“寒拾殿”还要早数百年之久。
http://s12/mw690/4ac76fe5h0338efa5ed3b&690苏州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TITLE="寒山与拾得:任县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寺
http://s9/mw690/4ac76fe5hd1f4b32a7428&690苏州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TITLE="寒山与拾得:任县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寺
http://s14/mw690/4ac76fe5hd1f4b5247a3d&690苏州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TITLE="寒山与拾得:任县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寺
http://s1/mw690/4ac76fe5hd1f4b5b77310&690苏州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TITLE="寒山与拾得:任县天台寺与浙江天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