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堂中的竞赛游戏
在我们班,那再简单不过的接力赛却是孩子们百玩不厌,最喜欢的户外游戏。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间的竞争意识逐步增长,胜利后的自豪感是其他任何一种心情无法取代的,
今天,我把竞赛的游戏带进了课堂。课堂中的竞赛游戏有别于户外竞赛游戏,它是在室内一定范围内为巩固知识而采取的一种分组竞争游戏。剖析这一环节,使我从中悟到:
1.竞赛游戏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竞赛游戏,复杂游戏简单化,简单游戏趣味化,让每位幼儿易于明白,乐于参与。
2.竞赛游戏的活动性:在室内不比在户外,它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竞赛游戏的活动性要小,这既有安全性又益于老师组织活动。
3.竞赛游戏的理解:那么易于操作且趣味十足的游戏,为什么他(她)却无动于衷,两眼呆滞?纳闷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大的漏洞。那就是教师的示范性,再简单的竞赛游戏也需要老师一次的示范动作,调动全班每一名幼儿,准确理解游戏的程序。
4.竞赛游戏的公平:为调动每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减小其挫败感,在分组竞赛游戏时,要讲求公平,公正,分组要求多方面能力水平相当,在看似不分上下的两位(组)小朋友间最终分出胜负或是平局,并且让每位幼儿有参与的机会。
5.竞赛游戏的纪律:竞赛的激烈使孩子们忘乎所以,呐喊助威的,通风报信的……乱成一片。面对这种场面,简单的几句“Be quiet,please! No speaking!……”是不起作用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择手段”,Red team本来得了五面小红旗,但因纪律差,减去一面小红旗。刹那间,这一无情的举动使课堂嘈杂的声音减去一多半,孩子深知这样下去的结果。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竞赛前在竞赛游戏规则上加上类似的条例,加强竞赛过程中的纪律性,让幼儿知道违规后果的严重性。
6.竞赛游戏后的表扬与鼓励:往往竞赛游戏总在一片欢呼声中告以结束,却不知道幼儿的心理变化。今天我愕然地发现Joison在比赛后哭了。所以赛后的点评是十分重要的。对胜利者的表扬,更不能忽视对失败者的激励,让每位幼儿正视每一次竞赛,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其结果。教师更应该针对个别幼儿做心理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