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人物梁鸿孟光高士婚姻 |
分类: 读书心得————收获的喜悦 |
作者:史遇春
举案齐眉这个词,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
就字面意思来说,举案齐眉是指,送饭时,把餐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因事出有典,举案齐眉说的是梁鸿与妻子之间和谐相处的事情,后来,就用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间的互相敬重。
这里,就来说一说举案齐眉中主人公梁鸿的事。当然,其中也会提及梁鸿夫人。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约于东汉光武(刘秀)建武(公元25年~公元56年)初年至东汉和帝(刘肇)永元(公元89年 ~公元105年)末年间在世。
梁鸿在世当日,遭遇乱世,在太学之中跟随老师学习。
受业太学期间,梁鸿博览群书,但是,他不为章句之学。
据传,梁鸿学习完毕,就在上林苑中牧猪。
有一次,梁鸿一不小心,遗落了火种。结果,因为失火,发生了火灾,这一着火,不但烧了自家,还延及其他人的房舍。
火灾发生之后,梁鸿便一一寻访被火灾延及的人家,并询问人家丢失了什么。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偿还,梁鸿便把自己养的猪送给了人家。赔了猪之后,失火人家还嫌补偿不够。
梁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赔偿了,于是,他只能亲自当佣工,以此作为对人家的补偿。作佣时,梁鸿辛勤劳作,坚持不懈。
作佣时,邻家的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见梁鸿根本就不是普通作佣的人;于是,便一起斥责梁鸿为之作佣的主人;同时,耆老们还一起称赞梁鸿。
就这样,那些接受梁鸿作佣的人才开始敬重他,并要把梁鸿家的猪全都还给他,梁鸿并没有接受,他便离开了。
后来,梁鸿回归乡里。
在乡里,权势之家敬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家都想要将自家的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回绝,并未娶亲。
梁鸿的同县孟氏,家有一女。此女貌丑,家人为她选择的配偶,她都坚决不嫁。
父母询问孟氏不嫁的原因,孟氏回答道:
“小女想要嫁给像梁伯鸾一样的贤士。”
梁鸿听闻有此一说之后,他便向孟家下聘,孟家也欣然答应了这桩亲事。
等到出嫁时,孟氏才第一次装饰打扮,以前她根本不会这样。
孟氏入门之后,七天之内,梁鸿都未和孟氏说一句话。
于是,孟氏便下请梁鸿,为何不和自己说一句话,梁鸿回答道:
“我梁鸿想要找的妻子,是那种可以穿着粗陋衣衫、和我一同隐居深山的人。您看看,入门之后,您身穿做工精美、上有花纹的丝织品;您脸上敷粉、眉上画黛;这哪里是我梁鸿所希望的样子啊!”
孟氏回答说是:
“妾身入门之后,之所以如此打扮,就是想要以此来观察夫子的志向。既然夫子有隐居之意,妾自有隐居之服。”
于是,孟氏改其发式为椎髻,又换上粗布衣裳,在梁鸿跟前操持家事。
为此,梁鸿大为喜悦,说是:
“这才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这才是可以侍奉我的好妻子啊!”
接着,梁鸿便给孟氏取名为孟光,字其为德曜。
一般都把梁鸿孟光相提并论,原来,孟光这个名字,还是梁鸿为其妻取的。
在家里住了一小段时间之后,梁鸿便与孟光一起进入了霸陵的山中隐居。
夫妻二人,男耕女织,以持家业。
平日里,夫妻二人以咏诗、读书、弹琴以自娱。
因为仰慕前世的高士,梁鸿夫妇还为四皓以来的二十四人创作歌颂之词。
所谓四皓,是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此四人须眉皆白,同隐居商山,故称商山四皓。刘邦征召,四皓不应。后来,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吕后采用张良之计,迎请四皓,使他们辅太子,刘邦认为太子刘盈羽翼已成,乃消除了改立太子的计划。
事见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班固《汉书·张良传》
其余二十四人不详。
后来因为东行,出函谷关,路过京师洛阳,梁鸿创作有《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顾览帝京兮,噫!
宫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这首诗,译成现代汉语,大约如下:
我登上这高高的北芒山,啊!
再回头观览京城的风物,啊!
只见皇家宫殿巍峨高耸,啊!
这都靠百姓的辛苦劳作,啊!
民众的苦难是无边无尽,啊!
后来,汉章帝(刘炟)听闻梁鸿的贤名,征求其入朝,但是,根本就找不到梁鸿。
梁鸿为避汉廷征召,他改其姓为运期,改其名为耀,改其字为候光。于是,梁鸿便成了运期耀。此时,梁鸿与孟光隐居在齐鲁之间。
不久之后,梁鸿与孟光便离开了齐鲁之地,又迁徙到了吴地。
在吴地,梁鸿与孟光夫妇二人就住在望族皋伯通家的廊庑之下,以舂米做雇工维持生计。
每次梁鸿做工回来,孟光就准备好食物。孟光递给梁鸿饭食时,都是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重与敬慕。
这就是举案齐眉典故的所由之自。
孟光举案齐眉之时,好几次都被皋伯通看到了。
为此,皋伯通感到很惊奇,说是:
“那个为人做佣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肯定不是平常人!”
于是,皋伯通就让梁鸿在自己的家里住下,他也不让梁鸿再去干那些杂事。
梁鸿闭门,潜心著书十余篇。
梁鸿生病之后,告诉这家的主人皋伯通:
“以前,延陵季子死后,埋葬在嬴博之间,并未归葬乡里。请您记住,我死之后,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护送我的灵柩回去。”
延陵季子,乃是贤人,也就是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亦称公子札;吴季子所封之地为古延陵,即今常州;人称“延陵季子”。相传,季札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 于舜柯山。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其墓葬于江阴申浦(今申港),墓前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
等到梁鸿死后,民众都说:
“要离是义气壮烈之人,梁鸿是品性清高之士,可以让他靠近要离。”
皋伯通在大刺客要离的墓旁找了一块地,将梁鸿安葬。
安葬好梁鸿,孟光又回到扶风老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