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明朝堂上的群殴:锦衣卫指挥马顺之死三

标签:
锦衣卫历史人物马顺明代群殴 |
分类: 读书心得————收获的喜悦 |
作者:史遇春
三
(接上文)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七月十一,也先侵掠大同,参将吴浩战死。朱祁镇下诏,亲自出征。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进谏,皇帝不听。
七月十五,朱祁镇命郕王居守京师。当天,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与瓦剌兵战于阳和,官军败没。
七月十六,朱祁镇从京师出发,御驾亲征瓦剌。
七月十七,朱祁镇率众到达龙虎台(位于今北京昌平),深夜之中,军中发生了惊扰。
七月十九,朱祁镇的车驾暂住在居庸关。
七月二十三,朱祁镇领军到达宣府。随行群臣多次请求驻兵休整,皇帝未予准许。
七月二十八,明军临时驻扎在阳和。
八月初一,兵临大同。时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进谏,遂议定御驾回师之事。
八月初二,命广宁伯刘安为总兵官,镇守大同。
八月初三,朱祁镇挥众回师。
八月初十,御驾到达宣府。
八月十三,瓦剌兵大举来犯;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兵救援,在鹞儿岭遇到伏兵,全军覆灭。
八月十四,朱祁镇在土木堡被围。
八月十五(中秋节),明军溃败,数十万人战死;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全部战死;朱祁镇被瓦剌瓦剌俘虏,携带北去。
八月十七,当今皇帝被瓦剌生擒的消息传到了京师,听说前线失败、圣上被俘,明廷群臣在朝堂之上大哭。此时,侍讲徐珵(徐有贞)请求,朝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以为不可。
八月十八,皇太后(孝恭孙皇后)命郕王(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土木堡之变后,被立为帝,次年改元景泰,即明代宗)监国。
于是,在大明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出群殴事件。
关于此事,明人项笃寿《今献备遗》卷十六《于谦》中,记述可观;《明史》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所记,与项笃寿所记大略相同;另《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王竑传》亦载此事;其他如明人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明人王世贞《锦衣志》等,也多列其事。
下面,就根据各书所载,来详细讲说其事。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郕王受皇太后之命,开始监国。
受命之后,郕王在午门之外亲自朝见百官。
时圣上被擒,天子蒙尘,大明朝臣悲戚之外,更多的是藏在胸中的激愤。
郕王朝见,群臣纷纷起来举发弹劾,说是奸臣误国。
科道官(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的统称)职分所在,首先发难,当廷论议宦官王振之罪。
当日,弹劾王振的疏文还未读完,郕王就命令群臣退朝待命,听候对王振的处置决定。
群臣跪地痛哭,请求族诛王振。
其时,郕王刚刚摄政,仓猝之间,他对于眼前的情况还不知道如何处分。
一时事情僵住,群臣均在朝堂之上,不肯离去。
这个当儿,锦衣卫指挥马顺或许还未看清形势、或许还在依恃自己锦衣卫指挥的威势,主要还是因为他平日里与王振结党友好,所以,有郕王退朝之命后,马顺便开始厉声呵斥众官,要求他们起身,并命令大家退去。
马顺刚呵斥罢,给事中王竑愤怒不已,他首先奋臂而起,立即出离朝班,揪住马顺的头发,就打了起来,他还边打边高呼道:
“你们这些奸党,罪当诛灭,今天还敢这样!”
据说,他是一边骂,还一边去撕咬马顺的脸。
王竑一动手,朝班随之大乱。群臣深知马顺与王振乃是一党,见王竑动手,大家都群起围攻马顺,对其尽力拳打脚踢。
朝班大乱之后,大臣之中,多数人也被这种场面吓到,纷纷离班躲避。
当时,负责护卫与纠察礼仪的兵士要求大家停手的声音汹汹响起。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去顾及周边,仍旧无人停手。
没过几时,马顺便被群臣活活捶死在大明的朝堂之上了。
郕王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吓得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王竑率领群官跟随在郕王后面。没有办法,郕王只能派中官金英问王竑还有什么话要说。
王竑回奏道:
“内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党羽,请对他们处以刑法。”
郕王让宫中交出毛贵、王长随二人。
众人又将这二位内官也捶死在了大明的朝堂之上。(《今献备遗》云“命红盔将军以金瓜击二内侍立死”,看来,这二位内官或非群臣捶死。)
据说,当日鲜血都污染了廷陛。
其间,郕王要走,于谦见状,排开众人,直奔郕王跟前,扶持着他,让他镇定下来。
随即,于谦又引导启发郕王,当众宣谕:
“请群臣马上恢复朝班,不要再擅自动作;王振之罪,应当族诛,等向皇太后请命之后,再予执行;马顺等人有罪,原本就当处以死刑;他被打死,朝廷不会予以追究。”
于是,群臣才安定下来。
这一天退朝之后,已经是午时了。
这一场群殴,有多么可怕呢?据载,于谦回来时,他的袍袖全都撕裂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