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273
  • 关注人气:7,2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明孝宗朝太监李广之死与白米黄米的隐语中

(2019-01-08 08:37:55)
标签:

李广

历史人物

明代笔记

明孝宗

太监

作者:史遇春

(接上文)

明宪宗崩逝,明孝宗朱祐樘立。

明孝宗於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即位时,答巴坚参的封号已经被革除了。

就相关历史事件看来,明孝宗初期的做派,似乎是要和明宪宗对佛、道、方术的偏信与见重有所区隔。

不过,到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时,朱祐樘似乎又染上了其父朱见深的旧习,他敕封灌顶大国师答巴坚参为西天佛子。

此外,在明孝宗的旨意之下,道录司的左正一王应琦等三人,也恢复了真人高士的原职。

此处所谓的“道录司”,始置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归属于礼部;主要掌理道教徒相关事务;其主官称正印、副印,下设左右正二人、左右演法二人、左右至灵二人、左右玄义二人等;行于各省,则府置道纪司、州置道正司、县置道会司。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朱祐樘又前进一步,他赐予真人王应琦、陈应循等真人印,并予以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在面对这些封佛置道的事件时,回望前尘,明宪宗成化时期的僧人继晓、官员李孜省等以旁门左道幸进,到明孝宗初期,这些人全都伏法受诛。

一切,也不过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既然说到僧人继晓与官员李孜省,考虑到他们与本文主要人物李广的共性,这里,有必要对他们一一剪影介绍。

关于僧人继晓,可参看《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继晓传》。

继晓,江夏僧人。明宪宗时,凭藉秘术、依靠中官梁芳而进用,被授予僧录司左觉义,进升右善世,并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

此处所谓的“僧录司”,与上文的“道录司”性质相同,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属礼部;掌管僧侣相关事务;其主官为正印、副印,下设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行于各省,则府置僧纲司、州置僧正司、县置僧会员。

这位国师继晓,每天引诱皇帝做佛事。

其间,因在京师西市建造大永昌寺,逼迫居于其地的民众数百家迁徙,花费国帑数十万白银。

后来,员外郎林俊上请朝廷,斩梁芳、继晓等人以谢天下,结果,林俊自己差点被杀头。

继晓也算是聪明人,看到弹劾风起,他担心会遭受祸患。于是,继晓向明宪宗上请,说是要回乡奉养母亲,请求皇帝许可,同时,他还向皇帝请求给予其空名度牒五百道。继晓的请求,朱见深全部答应。

不过,继晓的退归,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罪罚。

在明孝宗初期,因科臣林廷玉上言,继晓被逮治弃市。

说完继晓,再看看李孜省。

关于李孜省,可参看《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李孜省传》。

李孜省,南昌人,曾以布政司吏员待选京中官职,其间,因其贪赃事发,于是,他便藏匿京师不归。

其时,明宪宗喜好方术,李孜省就学习五雷法,并深厚结交中官梁芳、钱义等人,后以符箓进用。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李孜省被特旨授予太常丞(正六品),但因贪赃被劾,遂改为上林苑监丞(正七品)。

其后,李孜省向皇帝进献淫邪方术,并与梁芳等人表里为奸,逐渐开始干预政事。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李孜省被擢升为右通政(正四品),寄俸在本司,仍然掌管上林苑监丞之事。

其时,僧人继晓等人,全都尊贵显达,并与李孜省相倚为奸。

此后,李孜省虽有小挫,但官路通畅,权势不衰。

直到明孝宗即位,李孜省才被谪戍边卫。随后,他又被逮系,下入诏狱,坐罪交结近侍,按律当斩、妻子流放二千里外。皇帝下诏,免其死罪,仍然戍边。李孜省不胜捶笞拷打,病死在狱中。

继晓、李孜省的前事仍在眼前,与他们类同的后事继续在发生。

明孝宗刚登位时,出于种种原因,他的表现,似乎是要和这些旁门左道、淫邪方术划清界限。但是,就其后来的行事看,朱祐樘最初的作为,大约只是在还未抓稳权柄时,给大臣们的一点面子而已。

其实,朱祐樘并未吸取其父朱见深的教训,后来,除了继续封赏僧、道之外,他还亲信并任用太监李广。

李广吸引朱祐樘的那一套把戏,其实和继晓、李孜省见宠于朱见深如出一辙,也就是,他继续弄那些烧炼服食之类的勾当,以蛊惑皇帝。

就是因为烧炼服食这些事情让朱祐樘非常执迷深信,所以,李广也就被朱祐樘极为宠任。

于是,一时之间,李广权倾中外,便有了后来的李广之死与黄米、白米之事。

明人陈洪谟《治世余闻》上篇卷二有相关记载,其他资料也见类似文字。

据说,因为有权势在手,所以,那时朝廷内外的大臣,贿赂请托李广的人不在少数。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戊午),应李广的请求与建议,朝廷在万岁山(即今北京景山,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俗称“煤山”,崇祯吊死之处。)上建造毓秀亭。

不巧的是,毓秀亭刚建成,朱祐樘未满五岁的女儿患了痘疮(即天花、水痘)。对于小公主的病症,众医下药,全无效用。于是,李广就用符水来对小公主进行医治。谁料符水下肚,孩子就死去了。

此女即太康公主,名秀荣,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正月出生,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农历九月去世,未满五岁。明孝宗悼惜不已,为此辍朝一日。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孝宗三女·太康公主传》有载。

另《太康公主圹志》载:

“公主聪慧娟秀,以上所钟爱,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为太康公主,凡诸恩典皆从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于都城西金山之原。”

太康公主死后,宫中便以此事为把柄,开始归罪李广。

一事未了,一事又生。

(未完待续)

【原创】明孝宗朝太监李广之死与白米黄米的隐语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