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的三十三字真经到底是什么东西?
社会风气的污浊,知识分子的式微,没有大师的时代,亟亟制造大师,这是现状。我想,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文怀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前两年,李敖认为某某国学大师算不上大师,只是因为大师同时代的精英凋落殆尽了,因为稀有、因为资历,大师才成了大师。李敖此话一出,引起许多爱护大师者的公愤,他们同仇敌忾,抛来许多板砖。众人对李敖的抨击与污蔑,我深不以之为然。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你知道文怀沙么?我说,听说过,好像是搞楚辞的。问他为什么会提及此人。他说,他爸爸有一次跟他讲文怀沙,他因不知此人,而你被其父讽笑:
“还是堂堂某某大学古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呢,竟不识文某人。”
朋友深以此事为羞。我劝友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必在意。
此事虽可一笑,但是,也反映了一种心态。不识大师是可耻的。
话又扯远了。言归正传:
一个人能不能称为大师,成为大师,不是媒体制造的结果,不是大众盲目信仰的结果,不是自我宣称的结果。要成为大师,首先要有实力,这是最最基本的东西。其次,就是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除此而外,无它途可证。
实力,就是你的成就。古人叫做“著作等身”,现代人也动不动就“著作等身”,但是,含金量有多少,自己可能都心虚得不敢回答。这个成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堆砌在一起的垃圾,不是欺世盗名的虚幌子。
大师作假,学术沦丧是某一时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现象,不可能长久,总有归于正途的一天。但是,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就不能把评判的权力推给权威、专家。大师都这样了,我们还能寄望给所谓的权威、专家吗?
这样,似乎已经走入了绝境,幸好我们还有历史。历史是最公正评判者,有多少“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面前,还不是“被风吹雨打去了”。
真正的大师,是不会被历史埋没的。真大师的真成就,即使被“藏之深山”照样会“广传世间”的。这,只是迟早的事。
文怀沙的《四库文明》是什么,很少听闻,更无暇细观。他所宣称的“可以流传后世”、“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三十三字真言到是很想一看。
仔细找了找,其文如下:
正清和
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我数了好多遍,最后加上题目,才凑足33个字。
译成现代文大约是:孔子先生崇尚的是正气,老子同志崇尚的是请气,释迦牟尼佛一团和气,东方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融汇贯通并发扬广大这三种气。”
且不说文大师的真言能不能流传后世,就是其对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圣人思想主旨的概括,是不是准确到位,有没有得其精髓,都是值得商榷的。至于东方大道的途径何在,似乎也武断了些。
凡有点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所谓的三十三字真言,说了等于没说?
也许历史会记住这三十三字真言的,只不过是当作真言,还是当做笑料,就不得而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