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关于黛玉出家的假想”贴

(2007-04-07 09:16:03)
分类: 读书心得————收获的喜悦
   
    答“关于黛玉出家的假想”贴
   
    我把《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关于黛玉出家的假想》这篇贴到了论坛上,希望大家争论,看看各人的高见。
    早晨,看见了me2(铅笔)网友的回贴,原文如下:
 
    黛玉不得不死……
    1.尘缘了不了。此生为还泪而来,若能出家,当初就被疯和尚化走,不得见宝玉。
    2.仙质有灵心。虽能悟禅未必勘得破情关,出家对她最多是不得已的逃避……最终难免香消玉殒。宝玉是情种,她则是种情,发于心达于行,其人必因情生因情死……不是袁紫衣之流。
    3.佛仙不两立。虽则疯道人相携癞和尚,但是毕竟释道不同家,她本是仙子,一定很爱惜三千烦恼丝,估计……每一剪子下去,便会为其发吟咏一番……(有亵渎嫌,不过……个人认为是实情)

    以上算是胡说,不过谶语谶诗都说了,此女必定泪尽而逝……活不了,当然出不了家……

   
    看了以后,写了一些文字,顺手贴上来。
    《在带湖的边上遥念稼轩》还未传完,只能先发这个了。
   
    哈哈
    黛玉可能不死
    1.宝玉突然疯病发作,亡故,尘缘了了。所谓还泪之说,只是宿命的解释,人间的事,何曾如此?
    2.若说当初,就有些可笑,那时黛玉父母具在,她上无兄姐,下无弟妹,家境又好。你想想,父母又如何舍得把自己的明珠抛掉?
    3.父母既舍他不得,带她去外家,亦是情理中事,如何见不得宝玉?
    4.“仙质有灵心”,这话说的好!就“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一偈,可见此子慧根颇深。
    5.所谓“情关”,之破,只在一念之间。如上说之宝玉暴卒,抑或“金玉良缘成真”而黛玉未死,出家未为不可。
    6.果如上言,黛玉出家,并非全在“逃避”,或真入静。
    7.所谓“香销玉殒”之说,《葬花吟》中有“一朝春尽红颜老,”,世间女子,终有此一劫,非惟黛玉。
    8.“因情生”,不见得必为情死。哈哈,因情断而入空门,又有何妨?试看我佛堂前,多少人是因勘破“情劫”而皈依三宝。
    9.所谓“佛仙不两立”,只是形式之争。就中国而言,没有多少人会把能把二者分得清楚明了。“入佛”、“入道”名目虽异,然实都在超脱尘世之困,凡俗之恼。所以,不须拘泥!
    10.所云“她本是仙子,一定很爱惜三千烦恼丝”,不知从何说起?“仙子”、“三千烦恼丝”,似无沾染?
    11.吾人有言“青丝者,情思也。”,如若尘缘已尽,每一剪子下去,都是了却一束烦恼,便有吟咏,亦悟道之妙偈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