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茂养园鹤鸣起》断想——应聘的文章
“生茂养园鹤鸣起”,在未读文章前,题目的这七个字,就让我浮想联翩:一个败落的古园,曾经是个钟鸣鼎食的地方。在它兴盛的时节,不要说那“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场面大伙儿没见过,就是园中的鹤鸣都让人误以为是人间仙境。可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多少豪门大户逃得过“富不过三代”的谶语。鹤鸣不再时,园子池塘里剩下的,也不过是满目的残荷、凋落的枯枝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日王公贵族的儿孙,在贵族气散尽之后,一代一代的繁衍,也就习惯了常人的生活,与普通人无异了。历史一边记着一些人的名字,向后代讲述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同时,那些保护完好的亭台楼阁也在证明着历史的真实。关于园子的故事,比历史的记载还要丰富。不说别的,仅仅“鹤鸣”一项,就让从此经过的人叹息万分。
川流不息的岁月迎来送往,人事代谢,留下的只有古园的沧桑。想想历史,一切就如在昨日一般,但看看眼前,沧海桑田并不是童话里才有的说辞。现代文明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曾经存在的一切,或许一夜醒来,你会不再认识眼前的世界。
有一次,看见采石头的车在山边行驶,一辆挨着一辆,排成了长长的巨龙。再去看那山,已少掉了半个山头。常常会担忧:什么时候,没有山了怎么办?把这想法说给朋友听,朋友直笑我的迂,说是“替古人担忧”。
尽管被朋友取笑,那山峦消失的隐忧始终在我的心头。每每看见那些被一点一点蚕食的山头,我会想到城市中林立的高楼,想到那一座座挺拔的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站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放眼眺望,这些高楼大厦不就是人造山峰么?只是,这人造山峰少了自然的灵动,它也就少了许多意趣。
也许,真有那么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山峰都消失了。我们的孩子在书本上看到“山峰”两个字时会仰着天真可爱的小脸问:
“爸爸、妈妈,山峰是什么呀?”
难道,我们要一脸茫然、一脸无奈地说:
“山峰是。。。。。山峰是很像楼房的东西,上面长满了树木、花草,还有清泉、溪流。。。。。。”
这样的回答,是多么苍白呀!
我生在乡间,长在乡间,所以很不习惯城市中那种一间间鸟笼子一般的楼房。一有空闲,我便撺掇同学朋友去山间行走。原本以为,城市人早就习惯了都市生活。后来,看到城市人对野游、漂流、探险等活动的执迷,我才知道,他们亲近自然的热情并不在我之下。这么说来,人是自然的一份子,大约在每个人的骨子深处,都有和自然浓得化不开的情结。游山玩水,观物赏景,曾经是有钱有闲者的消遣。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也成了普通人可以涉足的平常事。
有时候,静下来时就想:难道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非得人与自然之间你死我活才能罢休么?古人讲“天人合一”,当然也可以适用於此,用现在的流行说法,这叫人与自然的“和谐”。生茂养园鹤鸣起”,眼前的一切,除了那被挖山头,不也有人与自然的协奏曲么?
曾经在厦门岛内行走,到过一个叫做紫竹林的地方。沿山边的林荫道步行约半里路,就可以看见滴翠的绿竹、看见修行的僧尼,这里和外面喧嚣的世界仿佛是两重天。游览之后,常常会羡慕住在紫竹林附近的市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一群。下班之后或周末闲时,只用十多分钟时间,就可以在山间行走,进入自然的怀抱,人世间的纷扰大约可以暂丢脑后了。“养身、养心”,或有养园之趣。
原来,只要运用智慧,知道如何保护自然,知道如何应付环境变化,知道如何恢复生态,人就能够活得很生态。
鹤鸣起。。。。。。
我似乎隐隐听见仙鹤的鸣唱,在那古园的里面。
一惊,刚才的胡思乱想都退出脑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