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0本:《白鱼解字》(流沙河)目录与摘抄

(2018-02-06 20:19:13)
标签:

第20本

流沙河

白鱼解字

摘抄

分类: 一路风景

    一直想了解有关析字解字的书,《说文解字》不能看懂,这一直是我的困扰,2018应该把这个困扰解了。流沙河先生的这本《白鱼解字》,是蟋蟀初升高暑假读书篇目,他没怎么看,我偶尔翻翻。这本书一直放在床头柜,想起了就翻几页,读到后面又把前面忘了。但多少知道内容,如果需要具体查阅某些字的解说,倒是可以当作资料运用。“解字”无需解释,但翻完全书没怎么明白“白鱼”二字作何解读。流沙河先生是四川人,解读有些字会用上方言,每次读到这些方言就感觉无比亲切。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某字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图片,先看图,有自己的琢磨,然后去看解读,常有会心一笑的快乐。

  摘抄目录如下:

一二三最古老。四五六皆借字。七八九亦借字。十百千回到一。

万是一只蝎子。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太阳之子。月亮之脸。

月下之事。星与晨星。参商以及木星。天上雨云雷电。求雨和扫雪。

风凤本一字。山之多态。到山坡上去。石之器用。石之兵用

土地崇拜。土田劳作。封土划疆。尘土遮天。江河海獬洋。川与水灾

源泉流演成派。渊回沱淮温洹。大小水凼凼。水边妙喻。浮沉千古事

津渡与荠莱。洪洚深浅溺。家常用水。一碗汤说起。水梁与水法。

彝族火把节。香火与灯火。从烤人到烤肉。火种不能熄灭。火星和灸疗。

人体内也有火。猎火与灶火。有火隐藏字中。从木与非从木。人与木的互动

劈柴与锓板。树名丛说。桑树构树漆树。从根部到枝端。树上多热闹。

木之器用。小草一二三四株。各种蔬菜取名。茶菸蔗蓝麻。药字的解释

猎获与稼获。草之为用大矣。请细察一朵花。误从草头的字。苟苟之辨。

禾黍稷秫稻谷。禾穗落花之美。公私香臭辨。从季弟到禾镰。糠中有疑问

米怎样变粮。米酒的酿造。米之异化。近似米而非米。麦从天上来

此豆非彼豆。围绕酒器造字。饮酒讲规矩。吃饭问题多。进餐的慢镜头。

碗上造出字来。餐具和炊具。玉和玉璧。璞与仆不相干。从玉的一些字

金与铜的冶炼。锺与锺不同。捕兽钳与牛刀。尖锐的金属物。贝赏贤贯负贮

贝币与贝饰。风和虹都是虫。蛙和大腹虫。令人敬畏的虫。令人恐惧的虫

螳螂与蜾赢。六种虫的取名。捕鱼和养鱼。大鱼和小虾。鱼名探源。鸟隹之辨。

鸿雁和鹰。雀雉翟隼鹤莺。鸱鹗与鹳雀。从隹的一些字。子规鸟及其他。

羊与从羊诸字。牛与从牛诸字。马与从马诸字。豕与从豕诸字。犬与从犬诸字。

猫科猛兽及其他。小鼠到大象。屋盖下面有事。建筑物种种。衣被天下人

葛巾麻布丝帛。丝系索牵和虱卵。从丝省之字。君子动口诸字。二三四五只手

双手万能。好歹都是手。投矛握笔摇铃。见德觅相眼蒙咙。眼睛多种表现。

一口到四口。口之多用途。听圣声馘联职。人头与鬼头。头上毛最长。从囟门到鼻子。

送礼和找饭碗。心思喻象之妙。悔忧悦惊惕。怡怠恶惶恭。从肩到尾。

从胯到胯间。膝与屈膝。从足三组联绵词。一直走下去。行走在路上。

男女好昵孕。毓育幺幼乳。家庭成员与考老。

  摘抄几段内容以便知晓行文情况——

  “法国人进餐先喝汤,中国人用膳后喝汤。就那鄙人来说,午吃面条完了,必喝一碗醋汤,晚吃米饭既毕,定喝一碗菜汤。那碗汤是高潮,是膳食之外的添益。无此添益,我也饱了,但不幸福。须得有此添益,方称羲皇上人。请看这个益字,正是那一碗汤。皿象碗形,高脚,侈口。皿盛水,一碗汤。水横置碗之上,这样书写方便,而且美观。那碗汤既然是膳食外的添益,所以益有增添之义。凡物增添则丰饶,所以《说文解字》以饶训益。学问长进,也叫进益。好处增多,就是有益。饭后一碗汤能孳生这么多意思来,当初造益字时,恐怕想不到吧。” ——《一碗汤说起

  “大树被伐,树桩留下,生机未尽。不久,残树桩上有长出枝条来,名曰蘖。蘖字从木薛声。蘖生现象引起古人联想,比拟于人。于是国亡君死留下了的叫孤臣孽子。孽字是从蘖字受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树有余蘖,人也有余孽嘛。余孽由于大势已去,被主流视为恶,乃有罪孽一词生焉。余孽只一小撮,本不足畏。但又怕它传染扩散,后果堪虞,好比酿春醪的酒曲,虽仅一丸,也能变米为酒。酒曲又叫糵,乃从孽字来。树桩死后,何尝想得到,它能惹出这么多事情来。”“標字专指树颠,也就是最高枝的尖端。这是標之初义,早已退隐,不为人知。尖端锐角形,所以叫標枪,又叫梭標。治標治本之说由此生焉。植株从根部到枝端完整无缺,方得谓之標本。”“树颠又曰杪。树杪位置最高,又尖小,人在树下看不清楚。难怪瞎一目谓之眇,看不清楚嘛。前途看不清楚,以渺茫形容之,也就好理解了。芒是麦芒,也是又尖又小。標杪二字联缀起来,不就是叠韵联绵词缥缈吗?山在虚无飘渺间,见白居易《长恨歌》。缥缈义同渺茫,词源于高树的標和杪。”——《从根部到顶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