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一带多”,活化课堂
(2018-05-02 22:00: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发展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一带多”,活化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一带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研究形式、方法,培养学生“以一篇带多篇”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结果及结论做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活化课堂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以一带多”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一带多”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
(一)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专题参观、访问、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培养学生“以一带多”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以一带多”阅读动机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2.指导“以一带多”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带多”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学校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并聘请专家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具体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构建“以一带多”阅读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分层次的,它可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则指眼前阅读的具体目标。我发现,有远期阅读目标的学生能更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效果也更好。从整体着手提出目标,从具体落实拟定计划,这样学生就拥有一个较完整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有利于完成阅读任务,达成目标。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监控阅读过程,维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如在“以一带多”阅读过程中要求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但为了使积累的语言便于运用,需要对积累的语言加以分类,而这在原计划中是没有的,于是就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补充。这就需要对阅读过程随时进行监控、调整、反复尝试,直至达成目标。这种监控、调整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2)在“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中指导提高自我体验、监控和调节水平
积累语言,迁移写法是语文“以一篇带多篇”阅读的目的。因此,积累语言,迁移写法中的自我检验和调节水平包括在其中。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时,设计了一份“自我提问卡”,要求学生对照进行自我提问。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阅读前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做好阅读准备:(1)想一想,你阅读时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2)当你遇到阅读障碍时,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做?(3)你最读不懂哪类文章,为什么?(4)要较好地读懂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你应该怎样做?
其次,在阅读时,根据“自我提问卡”进行自我提问,目的是进一步读懂文章,提高阅读效率:(1)想一想,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2)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3)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最后,读完后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进行回顾和反思:(1)你在阅读时是怎样判断,选用什么方法阅读效果好?(2)阅读时你常会犯什么错误?你是如何改进的?
通过上述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以一带多”阅读的效率,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阅读,从而使其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指导学生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以一带多”阅读活动结束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评价一下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每次“一篇带多篇”阅读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
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阅读结果可反映出一部分基本的阅读情况。因此,评价时,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每次“以一带多”阅读时指导学生反省的内容是:通过“以一带多”阅读你积累了哪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同时,还对学生的“以一带多”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密本、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
2.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
几年来阅读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单靠每周两节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课外阅读的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1)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读物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条措施:加强图书室建设,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购买可读性强的新书;发动学生自己购买书籍,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奉献一本好书,供交流阅读。
(2)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学生借阅
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改变借阅办法,简化借阅手续。借阅时只要登记上借阅书目即可,并对书目进行了管理。教室内设立图书橱。由语文老师或学生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图书室中借出部分好书充实到图书橱中,并做到定时更换。
二、研究结论
1.“以一带多”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现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百首浅近的古诗、儿歌能脱口成诵;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世界名著、当代名人名作都熟知于胸。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达到了95%。
2.“以一带多”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薰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勤奋好学”已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3.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三、“以一带多”阅读活动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1.在小学阶段课文阅读量仅300篇左右,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实验成果显示,“以一篇带多篇”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此项实验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说明学生的智能有很大的潜力,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