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丧葬风俗之一:封灵

(2008-02-18 23:47:31)
标签:

杂谈

 

    家乡的丧葬风俗颇有讲究,只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是益行益远了。此次回家,正好碰上几桩丧事,经过采访,才略知其端倪。

 

    家中死人之后,面临几大事情:封灵、起经以及埋葬。

 

    先来说说封灵。封灵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程序和步骤。在每一步之中,都有诸多说头,湘楚之地,对于鬼神的敬畏还是比较虔诚的,丧葬是与鬼神之事。因此,如果每一道程序没有按照要求去实施,都被视为不吉祥的。

 

    死者家被称为“主家”,主家在出事之后,首先要请人来帮忙,这些人被叫做“仔工”,一般要请6-8人来帮助完成封灵这个过程。

 

    首先,棺木准备。是要让“仔工”把棺材(土语叫“寿柩”,也有叫“千年屋”)抬出来,放在厅堂。当地的风俗,家里有年满六十老人的话,都早已经备好棺木,有的放在厅堂侧边,有的放在杂物屋中。现在,如果需要用了的话,就让人把它给抹干净,抬出来放在厅堂,准备用。

 

    另外的人,要准备给死者“脱日盘”。脱日盘的意思是说,现在他要到阴间去,与阳间分离,故名为“脱日盘”。那么,如何实行脱日盘呢?其实就是把死者扶到椅子上,让子女喊他收钱。收钱,是指在盘子里烧的打制的纸钱。这个过程就是脱日盘。

 

    脱日盘之后,就要抢水。抢水的整个过程相对要复杂一些。这个时候,把死者从床上放到门板上。同时要把死者生前用的铺盖(俗称:槁件,槁的意思是稻草杆,乡下的铺盖是由稻草杆编织而成的,发音为槁,我估摸就是“形同枯槁”中的这个字)卷好纸钱,用毛巾捆好,这就是死者到阴间的包袱,是他到阴间路上用来打点的包袱。这个时候,要在每个门槛上都点燃一炷香。

    齐备之后,亲人戴孝,两个仔工开锣,一个仔工包铺盖,两个仔工抬着装纸钱的箩筐,这样,一行人到水边(池塘、小溪流、河边都可以)烧槁件和纸钱,有人得提着水桶到水边舀水回来。这就是“抢水”的含义。

 

    穿寿衣。抢水回来之后,用“la叶树”(发音如此,需要确定该树的学名)的树叶来烧开,帮死者抹身,就是擦身子。然后再穿寿衣。穿寿衣的时候,要有捆身子的绳(捆尸绳),分别叫捆腰绳、捆手绳和捆脚绳。一般就是白棉线,一岁一根绳。比如,这次,我的表姑外公死时高龄90,那么一共有90根绳子。这个时候,同时要给死者戴上面幕和手幕。这就是用来遮盖面目和手的,就是用黑布缝制的布袋子。有人解释说,这就是为何一般人见到鬼的时候,见不到脸,就因为他的脸部被袋子包住了。所以常人见不到鬼的脸。

 

    踩棺。前面说到的棺木抬出来,擦干净备用后,要准备踩棺了。踩棺就是要在棺材中放入生石灰(替代的有窑灰、炭火灰)。石灰的作用是防止腐烂。把石灰放入之后,要在石灰上铺上一层席子,在席子上踩石灰,就是踩棺。踩棺的作用是使石灰铺得严实、平一些。踩棺也有讲究,一般来说,一岁踩一圈。帮我表姑外公踩棺,要踩90圈。而且,男人从左边开始踩,女人从右边开始踩。

 

    入棺。踩馆后,就要放披布。踩好之后,把席子拿开,放一块布,叫“披布”。披布一般是白棉布,也有的是用棉被面。把死者放入披布上。

放包。死者放好之后,就要塞包。所谓的包,就是把土砖泥弄碎,拌上石灰,包成一个个的小包。一岁一个包。把这些包塞在棺木里,塞在身体的旁边,避免尸体的动荡,主要是为了塞平和牢固。是否能够塞住,我有疑问。问有经验的仔工,他们说是可以塞住的。我表姑外公的棺木里需要90个小包。

    塞包后,要给死者放好兜裆布(兜在裤裆处)和枕头布,一般是缝制的青色的三角形的布。脚上不用兜布,脚上就穿胡庆鞋,该鞋是特制的。鞋底上钉有钉子,主要是用来防止到阴间过奈何桥上防滑用的。

 

    钳丝线。塞好,穿好后,把捆尸绳解开,在其手边放一把蒲扇,一枝带叶的新鲜树枝,一般是柳树枝和柏树枝。

 

     裹尸。把死者尸体安顿好后,就用披布把身体包住,有条件的人家会用绸缎的被面再盖在尸身上,但是没有也可以。

 

    扬石灰。扬石灰之前,要把一个碗盖在死者脸上,避免石灰进入死者脸上、口鼻之中。这个时候就要把石灰倒入棺木之中后,用手弄平,总体上是中间高,两边低。这样下来,一般一个棺木中大约要三担箩筐的石灰,约四百斤左右。这个时候如果石灰不够,城镇的人家会用滑石粉来代替。

 

    开光。石灰弄好之后,把碗拿开。前面说过,死者脸上套着面幕,这个时候要用香火在其脸上开光,主要是两个眼睛、两个鼻子眼、嘴巴处开光。说通俗点,就是在这几个地方烧个洞。

 

    盖棺。一切准备停当,就准备盖棺了。盖棺前,要在缝合处先涂上一层粘粉,一种做香时候的调料,主要为了盖棺之后能够更好地密封。棺材的示意图:

棺木两部分,底与盖。底由底座和两边两头组成。两边叫厢,两头叫回(档头的意思)。底与盖是用串销串在一起的。虽然已经用了粘粉,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盖上棺盖后,要用蛋白再粘封一圈。

    入棺到盖棺,所有的亲人,如子女需要戴孝在前。

 

    开锣。这个时候,就要敲开棺锣。要敲13下,目的是为了散煞。古人讲,阴阳有别。死者是阴气比较重的,也就是煞气比较重,因此需要散煞。有的人如果自身阳气不足,或者身体虚弱的话,到死者家中就会“中煞”,中煞之人往往事前没有症状,突然处于昏迷状态,人事不省。这个时候就需要请懂行的人“喊煞”,对着他大喊一声,而后就会好转。这个喊煞也是诸多讲究名堂,在此先不细说。我们小时候,父母都不许我们随便到有丧事的人家,因为说是煞气太重,小孩不宜。

 

    写灵牌。棺材是放在厅堂之中,底下用板凳托着。死者的脚对着大门,头朝厅堂。开锣之后,需要在棺木前树立一块门板,门板前放一张桌子。桌子前放好香烛、死者相片和灵牌。  

 

    祭凳脚。桌前香案摆好之后,就需要祭凳脚。就是杀一只大公鸡(农村的鸡分三类,公鸡、母鸡和阉的公鸡,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鸡),涂点血在抗棺材的凳子脚上。同时要烧纸钱,放鞭炮。

 

    到此为止,封灵的过程才算结束。这些所有的事情之中,要注意的是,主家不能够动手,主家只能够动口,告诉仔工怎么做。民间传说,如果主家动手的话,那么子孙后代要造孽。所谓造孽,在我们家乡,并不是说大奸大恶,而是说要可怜受难的意思,也就是该家门以后不幸。乡下人比较务实,说白了,就是要受穷受难。

    封灵之后,主家还要议事,商量起经等事情,真是复杂的系列过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食的重要性
后一篇:正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