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2018-09-27 18:54:51)
标签:

文化

名人明星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

兵骅书法网络教学微课堂,零基础教学,请加微信:18610750258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2003年8月欧阳夏丹进入央视,10月开始主持早间节目《第一时间》,正是通过这个节目,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她。进台不到三年,欧阳夏丹便获得了2005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2011年入主《新闻联播》,成为新一代“国脸”。乍一看,欧阳夏丹是如此的幸运,其实,这位如“夏日丹阳”般的富有热情和朝气的女孩,年少时就失去父亲,毕业时曾问路无门,初到北京时也有种种不适……

   高考前夕父亲病逝

  欧阳夏丹一上初中,爸爸就开始生病住院,还要做化疗,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明显缩水。这让调皮爱玩的欧阳夏丹突然清醒了,“好像一下子懂事儿了”,从初一开始,成绩就突飞猛进。

  欧阳夏丹16岁时,父亲因为患肝癌去世,“离开了妈妈、姐姐和我。我当时正要面临高考,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卡。父亲离开我们后,生活变得艰难。我从我妈妈身上学到很多,那时我妈妈,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她来做,一手把姐姐和我拉扯大。从妈妈的身上我也汲取许多坚强、坚韧的元素。”

    一举考上中国传媒大学

  学生时代,欧阳夏丹的职业理想是当主持人和老师,“记得高二时,我将自己在校广播站的日常播报录了一盘盒带,寄到北京广播学院。等了许久,也没消息。当时,心情还比较失落。但却等来了1995年北广在广西桂林招生的机会,我报名参加了考试。”

  1995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夏丹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当年广西考区唯一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的人。眼看着要离家北上了,18岁的夏丹没有女孩子的缜密心思,瞅见身边同样异乡求学的男孩子们都哭哭啼啼地抹起了眼泪,她就跑过去安慰人家:“这有什么呀,别哭了啊……”
    最初的观众是 “白杨”和“核桃树”

  欧阳夏丹后来回忆说:“大学练声是挺有意思的!我们刚入校,也图个新鲜,每天起得特别早,当时操场上有很多大树,大家都有感觉应该冲着树练,因此,仅有的那几棵核桃树总是被抢来抢去。坚持了两年,从大三就开始偷懒。但我们最初的观众就是校园里的白杨和核桃树。”

  声音的塑造非常重要,这是基本功。这在现在的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大型直播报道中,最能体现主持人基本功的扎实与否!

  毕业面临两个选择

  大学生活一帆风顺,四年下来,毕业时总分排名第一的夏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家乡电视台,要么保研。为了发展,她同意和学校签订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协议,但就在笔下落的瞬间,命运之神忽然摆下了另一副棋盘,上海电视台在挑毕业样带时看上了夏丹,并有意招贤。用夏丹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情况很戏剧,她一边心中斗争着是否和学校悔约,一边对上海电视台的动向默默观望。此时,上海电视台正因为是否录用夏丹的问题而激烈争执着,一方看中夏丹的综合素质执意要采用,一方却因外貌并非特别出众而想放弃……“后来他们还是要了我,并向学校交了悔约金。”夏丹说她特别幸运,也因幸运总是心怀感激。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欧阳夏丹作为桂林市的政协委员,要出席家乡的两会

     在上海,凭借亲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夏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小百灵”、“新生代主持人”,这几乎成了当年夏丹名字的代名词。夏丹在上海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在第四个年头,一次选择打破了原有的恬淡。

  2003年,央视二套经济频道在全国各频道“海选”主持人。二套节目组负责人每天从早到晚开着电视机,充当星探。又是欧阳夏丹,这个笑似飞花的女子,再次让人眼前一亮,试镜之后成为入选者中的首选。

  北上央视成“北漂”

  2003年,已是当家花旦的夏丹从上海台辞职,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一档全新的早间节目。“当时我在上海干得不错,过得也很开心。”正因如此,夏丹为是否辞职矛盾了两个多月。爱才的上海台领导动之以情、许以高薪。“对到央视,我也有顾虑。在上海,我做的是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晚间节目,生活也比较规律。但做早间节目就不一样了,看的人少,而且对个人生活影响极大。”夏丹说得实在。

  犹豫中,一通电话帮夏丹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我打电话给大学班主任。他说,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战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潜力,那就去北京。”几天后,骨子里喜欢接受挑战的夏丹交出了辞职报告。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欧阳夏丹失去父亲后的艰难岁月(组图)   

      在上海台,夏丹是正式员工,收入稳定,还买了房子。而在央视,她只是一个连进门卡都没有的“临时人员”。初到北京,夏丹住在一套40平米、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而且北京很干燥,我总需要开加湿器;家里的菜是酸辣风格的,但在北京,我一吃辣就咳嗽。”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高很多,而且最初夏丹很不适应搭档马斌的节奏,“我们在一起碰稿子的时间又少,难免有些小尴尬。”因为压力过大,最初的几个月里,夏丹的身体频出问题,她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

  做早间节目的她必须接受一份“非正常时间表”:凌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到单位,七点到九点直播,九点下班,回家吃过午饭后开始补觉,两点起来通过锻炼恢复体力,晚上八九点钟准备入睡。夏丹爱运动,大学时是一个不错的排球副攻手,但到了央视,下午才有时间的她根本找不到球伴;晚上朋友们在外聚会,她却只能在家酝酿睡意……


推荐阅读下面文章:

    感谢广大朋友对博主的支持,凡看博客的朋友一律按五折优惠,点击下方直接购买:

 

                            最值得给孩子们看的红色经典  
                  这一刻,请记住他们!         
                   中国最有特色的网      

                                     京城出了一个揉眼大王(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