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名人明星文化 |
分类: 名人明星:综合 |
导读:1911年,裕德龄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两年》出版,署名德龄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辜鸿铭欣然为之撰写英文书评,大为赞赏。1927-1928年间,裕德龄回国逗留,并亲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语清宫戏。同时找到小德张等人,进一步回忆收集清宫资料。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
裕德龄(1886-1944),出生于武昌,,是大清驻法国公使裕庚的女儿。裕庚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代,只是离皇族血统稍远些。德龄和她的妹妹容龄随父母驻法时学会了法语和英语。1903年春,裕庚回国,此时德龄17岁, 妹妹容龄14岁。
慈禧听说裕庚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加之动了谋求变法改革的心思,便急切召见裕庚夫人和她们的两个女儿,当慈禧看到两个穿着洋服的女孩子时心里很是喜爱,当即将两个女孩留在了宫里, 清末八大宫廷女官中其中的两位就是德龄和容龄。两个姑娘还教过光绪皇帝英语,令光绪很是喜欢。隆裕皇后曾私下请慈禧太后把容龄册封为光绪的妃子,慈禧不允。
在宫中慈禧接见外国公使夫人时大多让德龄容龄两姊妹做翻译。后来慈禧把德龄指配给荣禄的病儿子, 德龄抗婚使慈禧太后很没面子, 但是太后还是原谅了德龄。并将裕德龄封为和硕格。
裕德龄精通八国外语,与各国使节夫人沟通自如深得夫人们的喜欢,从“夫人路线”上为清政府的外交工作作出了贡献。另外,她还擅长西洋艺术,弹得一手好钢琴,巴蕾舞也跳得很有水平,曾拜著名芭蕾舞大师邓肯为师。裕德龄还深谙送礼的决窍,她的送礼之道是要鲜不一定要贵,因此她把母亲从法国带来的小梳子小镜子小香水等小礼品经常会打败大臣们昂贵的金银珠宝而得到慈禧的欢心。
1905年3月,两姐妹的父亲裕庚因病到上海就医,电召德龄姐妹赴沪。两年的宫廷生活,也使姐妹俩看清了宫廷冷漠、阴森、险恶的一面,德龄向慈禧请求去上海,获准后当即脱离宫廷。
裕庚去世后,德龄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撤迪厄斯·怀特,并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1915年,德龄随夫赴美,开始用英文创作,撰写多部作品,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后来她们的孩子夭折, 夫妇感情开始不和,德龄独居加拿大。
德龄用英文写作的第一部回忆录《清宫二年记》就引起了西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详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女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书中披露的许多资料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之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了回忆录体作品《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总字数达七八十万字。德龄的这些作品,首先在海外拥有众多的读者,随后又被顾秋心、秦瘦鸥等翻译成中文,流传到国内来,有的曾在《申报》等国内一流大报上连载,影响很大。
抗战期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发动海外华人、华侨一同抗日,在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中,德龄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享年58岁。
1904年裕容龄入宫成为慈禧的御前女官。从此,开始了她作为宫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活动最频繁的时期。裕容龄从入宫到1907年出宫,在仅仅3年时间内,创作表演了约五六个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作品。
1902年,裕容龄回国前夕,裕容龄与甫随孙宝琦赴法留学的唐宝潮邂逅相遇,而后,两家人往来频繁,都有在法国学习、生活的经历的裕容龄和唐宝潮两人情投意合。1912年,两人终于冲破满汉不通婚的阻力,终于法国巴黎喜结连理。
裕容龄的中国风格舞蹈作品,来源于中国的民间舞与京剧舞蹈。在她创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间扇舞。她还创作表演了《菩萨舞》,服饰化妆,都参照了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塑像。她创作的《剑舞》,从照片上看,其服饰与舞姿均具有戏曲舞的韵味。
清王朝覆灭以后,裕容龄积极参加公益义演,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心,当时她已40多岁了,可见其舞蹈功底的深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裕容龄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著有《清宫琐记》等书。文革期间,她受到冲击,折断了双腿,加上生活过得十分困苦,年迈的她承受不住,终于在1973年1月16日病故,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