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故事》的导演说自己是混蛋(组图)

标签:
名人明星系列文化 |
分类: 名人明星:综合 |
2002年,尚敬在喜剧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艺术成绩,那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国庆长假期间播岀了他的军旅生活喜剧《炊事班的故事》。在情景喜剧登陆中国的第十个年头,国家电视台的黄金频道首次播出情景喜剧,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此后多家电视台的持续热播,使这部制作经费不足一百万的13集室内喜剧迅速红遍全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这部戏不仅广大观众和部队官兵爱看,还赢得了空军首长和广电总局领导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赞扬,称其为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高度结合的标志性作品。它不仅好评如潮,还连连获奖:第15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导演奖和长篇电视剧二等奖、第2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系列剧奖、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可谓赢得了大满贯。作为首部军旅生活情景喜剧的策划者和总编导,尚敬为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创立了一个可供长期制作的喜剧品牌。
接着,他在上海又一口气拍了96集时尚生活喜剧《都市男女》,这部戏也入围了去年金鹰奖的优秀作品提名,在台湾东森电视台播岀后,被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誉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都市喜剧”。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在去年四五月份投入了新戏创作,当时正值非典肆虐,人人自危担忧健康,而他却冒险筹拍现代生活喜剧《健康快车》,目前此剧已获中央电视台审查通过,又有一部好戏即将岀台……
短短一年,尚敬创造了一个电视喜剧的神话。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突然杀岀的黑马,实际上,尚敬为他的喜剧已经苦修了20年。
1984年,尚敬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那时他踌躇满志,锋芒外露。谈到毕业,尚敬说:
我那会儿狂得跟个混蛋似的,我当时写了一篇毕业论文,那篇论文简直就是一篇檄文,我历数了我认为教学中的种种不是,我认为我们有可能给培养成僵化和空洞的笨演员……我把一堆指责扔给辛辛苦苦教我四年的老师就
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搞喜剧的呢?我问他。
我1994年参加了一次中央电视台的小品大赛得了最佳编剧奖之后,
被空政招去了,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转机。从那时起,算是真正干喜剧了吧,其实当时也没认定自己就一定要干喜剧,只是觉得你不干这个你干什么呢,我学的是表演,可是对表演在心里一直没有一种非干不可的冲动,我想写小说又耐不住寂寞,想当导演拍电影电视当时也没人赏识。其实那会儿我算是漂在北京,正好空政当时招我去想让我独挡一面编导小品,那就弄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在各类晚会和演出中弄了很多小品,小品是一个貌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的东西----我是说要把它做好的话。你想,在一个极短的篇幅里要人物、要结构、要幽默、要内涵……如果你做了很多年做下来,你会发现,这种精短喜剧的创作锻炼,实际上是给了你一个技术上的法宝,它是货真价实的,它能让你在很多方面举一反三获益匪浅。我就是从小品创作中学会了掌握结构、组织包袱和对多余的东西大砍大伐。我确实在这方面有两下子了,娴熟得像一个手艺人。
尚敬从1994年至2002年参加了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黄宏等一批著名喜剧演员合作,他编导了《鞋钉》、《回家》、《打气儿》、《小站故事》、《家有老爸》、《花盆儿》等脍炙人口的喜剧小品,而他创作的部队生活小品如《悲喜交加》、《哨所夜话》、《温馨》、《把鞋脱了》、《女兵王燕》则分获全军全国各类奖项,早已成为军旅喜剧小品中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在谁看来都会叫人羡慕,然而他自己却在1998年那会儿变得焦灼不安了。
他在《高原如梦》的创作随想中这样写道:
记忆中,军车行驶在漫漫长途上,高原的阳光湛蓝逼人。深邃的湖水掠过去了,耀眼的冰山掠过去了,牦牛在远处朝你驻足观望,在它身后是秋天里一望无际的草原……当年,这一切都不止一次地在军车两侧一一掠过,而今一想,常常被记忆中的这些情形撩得心慌意乱……
这个新形态与以往的情景喜剧相比将强调和凸显如下元素:
1,戏剧性和生活化特征,
2,富多样的喜剧表现方式,
3,异常明快的速度节奏,
4,注入时尚元素和青年趣味。
实际上我们在拍《炊事班的故事》(第一部)、《都市男女》和《健康快车》的时候,就在做这个努力了。这要求我们的剧本更加重视戏剧冲突和剧情变化而不要过于依赖语言逗乐;这要求我们的表演更加注重人物刻画和内心真实而不要沉浸于简单夸张和制造噱头;这要求导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多样的手段进行创作---大胆使用诸如悲喜交融、黑色幽默、流行资讯、间离效果、戏中戏、卡通化、甚至脑筋急转弯、无厘头等具有时尚趣味的搞笑方式营造喜剧,而不是仅仅使用三番四抖、吃了吐等贫乏的相声语境和手段抓哏逗乐,由此,才能创造当代喜剧应该具有的丰富绚丽的美感和简捷明快的节奏。
谈到将来,尚敬说他打算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卫生队的故事》、《新兵连的故事》、《司机班的故事》、《教导队的故事》、《指导员的故事》等等……这个来自空军的喜剧怪才,立志让军旅生活喜剧蔚然成风,赢得更好的播出时段。同时,他心里又在为一个暗藏已久的电影蠢蠢欲动了,他说这个剧本的名字叫《老夏》,老夏是一个平民小人物,神经叨叨四处替别人寻找丢失的自行车,找到后来,不知不觉自己成了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