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 诗意清明》
(2010-04-13 00:32:30)
标签:
寒食紫笋茶清明陆羽长兴文化 |
分类: 古典情怀系列 |
《中华情 诗意清明》
郭霁红: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华情》栏目的导演,郭霁红。阳春三月,天清景明。我现在是在浙江省湖州长兴的大唐贡茶院中。当年著名的“茶圣”陆羽,就在这里撰写了闻名于世的《茶经》,如今,在这个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时节,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伴着这缕缕茶香,我们一起来品味《中华情传统佳节》系列节目中的《诗意清明》。
清明节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是周武王伐纣得胜,开国立鼎之后,随历法一起制定的。“清明”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这个时候,浩荡的春风,送来熙和的暖意;绵绵的春雨,洗净了天地间的浮尘。于是,一时间草木生发,整个世界仿佛都焕然一新。古书《岁时百问》中曾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就是“清明”二字的由来。
古诗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郭霁红:每逢清明时节,我们都会想起杜牧的这首传世佳作。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此时,家人要团聚在一起,相约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所以,在这纷纷洒洒的如丝春雨中,路上的行人因思念故土和亲人触景伤怀,分外惆怅。然而,当天真可爱的小牧童出现后,他手指前方,酒旗迎风,杏帘在望,一种温馨之感,又油然浮上心头。清明节是一个最富于中国传统哲学色彩的节日,感受清明节,我们会发现它包含了古人对生死的参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先哲们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所以,人们才选择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感念逝去的亲人。清明节时,奔波在外的人们,看山水茫茫,远处的故乡,迷蒙在一片春雨中。
古诗2、《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郭霁红:韩翃hóng的这首诗中,写出了唐代寒食节时的情景。寒食节包含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chóng耳被迫外逃。狼狈不堪的重耳,在山野中找不到吃的,被饿昏过去。这时候,有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熬汤,救活了奄奄一息的重耳。经过十九年的颠沛流离,重耳终于回到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一时间,曾经与之患难的旧臣们纷纷争抢着邀功求赏,而介子推却悄悄地带着老母亲躲进了现在山西省中南部的绵山里隐居。
晋文公念及旧情,前来寻他出山,但莽莽绵山,难觅人迹。于是有人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至死也不肯下山,母子相抱着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后悔不已,下令于每年的此日禁火。于是这一风俗流传千古,演化成了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如今两个节日已合二为一了。患难之交最见真情,介子推在重耳最危难的时候不离不弃,而在他功成名就时却悄然隐去,他的耿耿忠义,感动了无数的后人。
古诗3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máng/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郭霁红:坟冢间到处弥漫着焚烧纸锭的烟光,郊原上散布着络绎不绝的游人,有人欢歌,有人悲哭,川流不息的车马行舟,和凝固于山上的累累坟冢,形成生和死的鲜明对照,令人慨kǎi叹。白居易的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年前的清明图画。节日一般都是用来欢乐的,而清明节却有所不同。“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祭奠先烈先祖和故去的亲人,是清明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使清明节染上肃穆和庄重的色彩。先人们昔年手植的树苗,成为眼前枝繁叶茂的遮日凉荫。所以,呈上我们今天充满生机的繁华图卷,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祭奠。清明节,是这样的一天,让我们抛开纷纭烦扰的诸般琐事,离开喧嚣热闹的繁华都市,来到苍松翠柏环绕的地方,望一眼我们长眠于地下的亲人,那些再也见不着的亲人。此时此刻,我们会追忆,会深思,会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珍惜每一段阖家团聚的美好时光。
古诗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郭霁红:这是一首深情感人的悼亡词,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山东诸城为官时,因思念逝去的妻子王弗而作。王弗和苏轼是同乡,十六岁时嫁给了年方十九岁的苏轼。王弗出身于书香门第,虽然自称没有读过书,但她聪慧异常,颖悟过人。苏东坡有个好友叫赵令畤zhì,他所写的《侯鲭qīng录》一书中,曾这样记载:一个春日里,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王弗就劝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何不约朋友来共饮共赏?”本来有些愁闷的苏轼,顿时一扫心中的阴霾,拉着妻子的手说:“你常说自己不懂诗,可你这番话却像极了诗家的妙语”。然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他们的恩爱时光仅仅有十一年,正值青春年华的王弗就一病而逝。十年后,愁容憔悴、两鬓早霜的苏轼在异乡的夜晚中,梦见了已是阴阳相隔的爱妻,他们相对无言,泪流千行。然而,梦醒时分更加让人感伤,遥想千里之外,只有那一钩明月,照在寂寞的孤坟上。天妒佳偶,上苍那只翻云覆雨手是那样的无情,缘去难留,只有梦中方能相对执手。
古诗5 《临安/春雨/初霁jì》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háng/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郭霁红:千年前那场飘飘洒洒的春雨,将南宋都城临安洗涤得万物鲜华。这杏花春雨中的江南,凄迷而又美丽。陆游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那时他已六十二岁,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qiú马清狂,都随着岁月一起无奈地流逝。陆游闲居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日复一日,期盼着皇帝的召见。百无聊赖中,他写字烹茶打发着沉闷的时光。聆听细雨清晨中杏花的叫卖声,让他越发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绍兴。故乡是心中最温暖的怀想,清明节到了,回到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陪在想念自己的亲人身旁,那份暖暖的感觉会熨平一切心头的创伤。
古诗6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yǎn/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郭霁红:又是一年熟悉的春天气息,禁不住勾起昔日的回忆。漂泊在异乡的风尘中,望不尽的是长亭接短亭。在花繁柳舒的清明节里,南宋的游子黄简将思念寄于这首名为《柳梢青》的小词中。梦里,思绪会插上翅膀,飞回风含情水含笑的家乡,飞到倚门相待的亲人身旁。“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同样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汉书》中曾记载,大臣严延年虽在京为官,距家乡有千里之遥,但每逢清明节时他都要回去扫墓。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礼俗中,对扫墓是非常看重的,这其中包含着慎终追远的感恩心绪、敦dūn亲睦mù邻的和谐礼仪,同时也寄托着祈盼祖先护佑的愿望。如今,清明节来临的时刻,在遥远的天涯,甚至地球的另一边,也有许多的海外游子心怀故土,梦系家园。风吹来思念,化作泪滴般的细雨,洒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可记得家乡的那棵老槐树?那是千里漂泊后根脉的归属,那是四季轮回后叶落的方向。对故乡的思念如同刻在掌心上的纹路,是先祖赋于我们的印记。时近清明,它越发清晰和交错。
古诗7《浣溪沙》【北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郭霁红:在女词人李清照的眼中,清明时分那云淡风轻的天气是相当怡人的,荡漾春光里,柳眼梅腮诉说着无限风情,秋千架上春衫薄báo,斗草赢得笑靥生,一切都是那样的融合温馨,就连黄昏时的几点细雨也好似在轻抚着万物。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中,除了扫墓外,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时,城外的九陌芳菲,迎来万家车马,一时间游人如织,商贾如云,好不热闹。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是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时代。在这幅市井生活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河两边的屋宇鳞次栉zhì比,街上的游人摩肩接踵zhǒng,真可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画面上的景物虽然热闹,但繁而不乱,多而不杂。有的人物和器具小如芥豆,却还是那样的生动传神。就连每个小小的角落里,都凝固着一幕幕北宋街巷间的故事,城门口不远处,一顶顶轿子,和几辆牛车正耐心地等待着顾客,这就是北宋时的“出租车”吧?你看郊外这几个人,仿佛刚刚扫墓归来。《清明上河图》通过张择端的画笔,记录下当年清明节时的繁华盛景。
古诗8【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唐) 李冶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郭霁红:我们来到湖州的长兴,在这清明时分,在长兴,当然要说起唐代著名的“茶圣”陆羽。陆羽是一个不知父母为何人的弃儿,相貌丑陋,并且口吃。自幼被佛寺中的和尚收养,但他聪明好学,博识多闻,尤其对于茶叶的制作和品鉴尤为擅长。陆羽和当时的许多名士都有交往,这首诗是唐朝长兴著名的才女李冶写给陆羽的。李冶又名李季兰,是唐代三大女诗人中很出色的一位,她和陆羽之间有着真挚的友情,从诗中看,李冶当时生了一场大病,那些往日里在她身边甜言蜜语的人,现在却一个个不见了踪影。所以当沾满一身清霜的陆羽, 在阴冷的大雾天前来探望她时,她的内心由衷地感到温暖和欣慰。长兴的“紫笋茶”就是陆羽发现并评为上品,然后才列为贡茶的。这种茶叶,叶柄泛紫,有着兰花般的清香。冲泡在杯中时,片片叶芽形如春笋,直立向上,所以得名为“紫笋茶”。春茶中,以清明节前的茶最为细嫩可口,而且好茶还须用好水,长兴有金沙泉水清冽甘爽,所以唐代长兴向皇宫进贡茶叶,要用龙纹锦缎包起上品紫笋茶,用精致的银瓶盛满金沙泉水,一路快马加鞭,在清明节这一天准时送到远在长安的皇宫里,供清明御宴上品用。至今,“紫笋茶”已经香飘千年。
郭霁红:清明节是一个让人思绪纷飞,心头百味杂陈的日子。坐下来静想,我们会想起那些远去的故人背影,想起那陈年烟幕中的世景长卷。端起这一杯清明节前所采的香嫩春茶,回味古诗词里的清明,我们仿佛还能听见都门外的衢qú市车声,深巷里的秋千人语。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柳枝青翠欲滴,随风飘动,飞舞着春天那轻灵飘逸的舞步。那一朵朵桃红李白,繁花如绣,诉说着天然雕饰的清新诗意。
东风吹绿了人间,希望在新泥中破土,清明节时,我们埋下了思念,种植了春天。
观众朋友们,我们这一期的《诗意清明》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