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
(2009-09-21 23:53:38)
标签:
晚会舞台城市记忆文化城市暖调宜春杂谈 |
只消一个呼吸,带有轻微芬芳的空气就能浸润整个躯体。舒爽的风、丰沛的水份、绵延的绿意,是一路上扑面而来的宜春。先前并不是没有领略,却还是忍不住又沉醉一番。从来坚信,和人一样,城市是有性格的,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品貌。温雅娴静,又不失世俗的亲切,灿然一笑,便掩饰不住的可人——这是触手可及的宜春。
心里最记挂的还是舞台,于是刚进入市区,我们就直奔舞台搭建工程现场。对于每年都在室外举行的秋晚来说,舞美部分一直就是营造浪漫意境、构成唯美镜头语言的主要场景。到达舞台搭建现场——袁山公园,已是天色向晚。此时的南方,还留恋在夏天的臂弯里,总还有温热的晚风和暖调的日落。公园里漫步的人们,有着安详的神情、闲散的脚步,若不是情非得已,我甚至为自己风尘仆仆的闯入感到抱歉。远远的,就看到熟悉的灯光架、威亚架已经立了起来,走到近前,发现湖面的部分也都有了雏形,几乎以1:1的比例从山顶“移来”的昌黎阁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手工搭建中。一颗心像被什么慢慢填满,就这样充盈起来。我知道,很快,那里就会立起圆月状的大型LED,这边会有雕栏小桥,不远处的那边该是观众席……我知道,这些早已在脑海里上演过无数次的舞台布置,正在一天天的加速实现。这大概就是现实在描摹梦想,梦想与现实渐渐吻合的过程罢。目睹梦想照进现实,亲手让梦想羽翼丰满起来,“日臻完满”,这正是我想要的。
和同事们再次聊到今年秋晚与宜春的结缘,又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几年来的秋晚、包括中华情,我都坚持要走出去——去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城市办晚会,是考虑到全息全景的景观晚会对舞台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具备天然景致从而能成就舞台景观的外景场地;除此之外,考量更多的是,希望能使晚会的风格形态与当地的气质性格相融合,也借由当地的一些独特底蕴来丰富晚会的内涵和外延,更希望通过晚会,大家看到一个形象鲜明的地域文化城市。就是这样,每一台晚会书写的都是一段由我们参与其中的城市记忆,都是一个站在舞台中心呼唤世界关注的梦圆。从不缺乏被瞩目的资本,只是缺少受关注的机会,宜春便是这样,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与淳美的生态风光,更不消说眼下正迈开大步的发展进程。而正是这样的宜春,需要我们如何来呈现?这样一场属于全球华人的中秋欢聚,又需要我们如何去打造?秋晚举办了这么多年,如何解决这个命题,是每年最大的使命。
而肩负使命,我永远在寻找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