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将军名片引发的回忆
1990年的邮电出版社美编室同事合影,右起第一位是赵老师,中间的是我。右面日月同辉年厉是我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990年设计,这张照片由赵老师提供很是珍贵。
“习惯动作改不了",我和赵老师摄于2006年9月30日,地点:亚运村公司门口。
这两天翻名片册子时看到了一张部队将军的名片,当时一下子没想起是谁,脑子里检索了一下到回忆出一段故事。
大概是三年前的事情。那天下午我刚出差回来,公司办公室的赵老师去机场接我,送我到公司后便下班回家了。没想到晚上的时候赵老师又跑回来找我,没等我开口问他他就拿出个手包来,对我说:“邵总,今天去机场接您的时候在后备箱上捡了个手包,您说我是不是应该还给失主?”我一下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追问下才了解了来龙去脉。那天下午他开车到了机场,等接机下车休息时看见后备箱上放着这个手包,正卡在了富康车的车尾翅部分,他忐忑不安地将手包放在了车后坐,待晚上回家打开看时发现里面放着将近两万元的现金,还有手机和很多证件。我听完后问他为什么现在才来告诉我。
“说心里话,我当时思想斗争的特别厉害。前两天我母亲刚被路边的人骗走了大半生的积蓄一万多块钱,还有在那之后,我路上骑车时又被人抢去了刚刚拿到的准备去办年货的四千多元。我去报了案,可根本找不回来,我心里憋屈,生气!今天看见这些钱,正好是我骗被抢的数目,我就觉得这是上天给我的补偿。当时没告诉您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告诉了您您是一定会让我还给失主的。可这手包我拿着心里不安生,回去跟我爱人说了,她说好人一生平安,这钱不能要,要了会良心不安,所以我就过来找您了。”赵老师原原本本的说出了他的想法。我点点头,会有思想斗争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他在前一周之内两次被骗、被抢,而这时这两万块钱正巧象个安慰奖似的掉在了他的眼前,任谁都会犹豫。
我对他讲,这个钱包必须要还给失主,你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你今天拿了这些钱那么你的心就永远失去那份坦荡,而这坦荡是用任何东西都换不回来的。
第二天,赵老师找到了失主并将手包完璧归赵。赵老师后来对我讲,当他拿着手包去见失主时才知道这个失主是一位将军,那手包里的两万块钱其实不算什么,而他那本极为重要的通讯录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他当时就抽出包里的全部现金送给我,还拿了一张名人的字画作为答谢,那字画很大,大到他的办公室都挂不开,应该很值钱。”还了手包回来的赵老师向我复述着经过,说到谢礼的时候我插话问他收下了没有,他摇摇头,说:“邵总,去之前您已经嘱咐过我了,他的谢礼我一样都没要,您放心。”我冲他挑了大拇指,说做的很好。当天我就让办公室的人写了封表扬信贴在公司的公告栏,并召开了全公司的表彰会,会上奖励了他2000元钱。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谁知两天后这位将军竟带着他的警卫员亲自登门拜访到了赵老师家里。离开后赵老师赶忙打电话给我,说那位将军给了他一大堆的东西,我问他都给了什么,他说有好多的水果,还有真皮的手套,羊绒的围巾和一张2000元的卡……没等他说完我便问他:“你收下了?”赵老师电话那边马上说到:“不,我不打算收。”我对他说:“我奖励给你了2000块钱,褒奖的就是你这种品德!把东西送回去吧,越快越好。”我一说完赵老师那边马上回到:“我这就送回去,我一定送回去。”赵老师按我的意思留下了水果,剩下的一大包则全部退还给了那位将军。
将军很是感动,便问赵老师是哪个单位的,赵老师说是理想公司。过了几天我这里接到了将军的电话,邀请我一起吃饭作为答谢,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只在电话里和他简短的说了几句,婉转地拒绝了将军邀请,说赵老师做了一件对的事情,谢谢您。这是心里话,说真的,我一直就认为拾金不昧本就是一个社会应有的道德风气,现在一个失而复得的手包能让一位高官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答谢,我心里到还生出点无奈和感慨。从什么时候起,这种理所当然的拾金不昧竟成了这社会稀缺的品质了呢。
将军第二次再打来邀请电话时我盛情难却,也不好意思再推辞,便和赵老师一起赴了宴。一张圆桌上坐的全部是首长级人物,见我们到来纷纷迎上前握手。将军举起第一杯酒敬给了赵老师,说他这次真是遇见好人了,他深为赵老师的优秀品德所感动;第二杯酒他敬给了理想公司的我,说就凭理想公司有这么好的员工他就知道理想公司肯定错不了!席间,将军说他丢掉手包的那个晚上急的要命,心想这下一定是找不回来了,里面的钱被人拿走不说,那本重要的通讯录如果落在了心术不正的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只是没想到最后竟失而复得,接到那个送还手包的电话时激动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临别时将军拉着我们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他一定尽力帮忙。
吃完晚饭出来后我和赵老师聊天,问他还记不记得十几年前的那个支票的故事。我和赵老师在邮电出版社的时候便认识,当时我是全社最年轻的编辑部主任,刚认识赵老师时他在书店里工作,每天两趟的从王府井蹬平板车去广安门火车站送书,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地点间的距离,也就能想象赵老师工作的辛苦。那时我常去看书,发现他每天做的事虽然枯燥而辛苦但他却总是非常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工作也特别的努力。就凭这些我就认定他会是个很好的助理,于是我将他从书店调进了美编室做编务,后来事实证明我的眼光不错。
88年的一天,美编室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白发的老人进门看见我“扑通”就跪了下来,着实吓了我一跳,赶忙跑过去把她搀扶起来,问了一下方知是来送感谢信给赵老师的。我找来赵老师问了他情况,这才知道两天前他在路上捡了张空白支票,见落款是东华门街道幼儿园,便骑车把支票给他们送了回去。我问他为什么没告诉我,他到一脸茫然地说不觉得这事有什么大不了的。进门跪下来的老人是幼儿园的园长,跟我说话时难掩激动的心情,声音都有些发颤,她说幼儿园的帐上总共有九万块钱,如果这支票被坏人拿去兑了现金,幼儿园的老师要失业不说,小孩子们可就没地方去没有人管了。送走了幼儿园的人,我卷起那一大张感谢信直奔社长办公室,把事情告诉了社长并希望他马上向全社广播表彰赵老师。我当时年轻心急,见社长的反应不似我预料中的那么热情便转身跑进了食堂,找胶条搬梯子,把那大红的感谢信牢牢地粘在售饭窗口上最明显的位置。那时赵老师的家境并不富裕,做的也是一般性的助理工作,他的父亲只是出版社的一名工友,收入不高,而也正因为此,他的这种品德才更加显得闪光耀眼,我想要大张旗鼓宣传,因为这是我们美编室的骄傲。当年在出版社时,我所领导的美编室是全部里的先进单位。
和赵老师谈论这些往事时有点时光如水白驹过隙的感觉,赵老师提前退休后到我的公司做了办公室的工作,1988年和2003年的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到了市场经济,我们的国家的经济腾飞了,但这腾飞下却也失去了不少纯净的东西,一些属于心灵和道德层面的原则在逐渐地剥落。我的这两个小故事,有着相同的人物和相同的事件,却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值得高兴的是,正直和善良的品德无论何时都是闪亮的。我在离开出版社下海经营公司后,仍始终坚守着道德品质第一的用人原则。商业社会中的尔谀我诈我深恶痛绝,十几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追求,坚持着一名艺术家的本分。十几年的经营中我最看重的不是钱而是口碑,个人的口碑和公司的口碑,再回首吾心坦荡荡。好人会有好报,只是往往你不知道这报答什么时候会来,我坦然的按我自己的原则前行,而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最终成为了我的守护神,在需要的时候化做一种力量帮助我不断攀登。
赵老师离开前我对他讲,一个将军想要帮你的话,你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轻易实现,但是你不要找他,记住,你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三年过去了,我问他有没有再找过那位将军,他说没有,我问他现在有什么想法,他说:“心安。”
写于2006年9月3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