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理财 |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瑞银去年8月份发表的2006年价格与收入的研究报告。上面报告了在全球提取的71个有代表性城市样本,中国包括了北京上海台湾和香港。尽管本人对这些统计数据有着“审数据疲劳”的感觉,但看完这份报告后,确实有了些联想。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的一个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BIGMAC”统计方式,它用一个城市平均工作多少分钟才能买到一个巨无霸汉堡包作为统计方式,当然这个汉堡包的价格是当地市场的价格。这种科学的计算方式让我们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到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因为吃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吃应该是人类生活必需品中的第一位,没有吃,人会饿死,但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显然不会活不下去。联想到有上海人用牛肉面的价格来推测上海各地区的房价,感觉和瑞银的统计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牛肉面为国产货,而麦当劳是舶来品,对上海来说,可能用牛肉面的方式更精确一点,但可惜中国的牛肉面不是全世界各地都有的,所以,从全球的经济规律来说,可能麦当劳的巨无霸更能说明问题。
在这个报告中,上海赚到一个巨无霸的时间需要38分钟,北京人更高,远远高于发达城市的11-15分钟,购买巨无霸的能力和购买力有关,和收入有关。
也就是说其实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维持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城市来说,可支配用于购买吃以外的产品如穿、住房、教育、医疗等的费用相对减少。
从排名来看,上海北京的物价处于这71个样本国家中的中下游水平,而我们赚到一个汉堡包所需要的时间处于中上游水平。当然,瑞银这三年一次的统计没有过多地考虑房价对价格与收入的因素,所以,从数据中我们无法分析出各地的购买力对房价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从汉堡包中看到一些端倪。
前一段时间,上海有关统计单位公布了上海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这个数字是上海职工2006年平均收入是29569元人民币,如果用瑞银的汉堡包计算标准来看,以每年(扣除节假日)工作250天来计算,那250*8=2000小时,如果按平均巨无霸10元一只(据说最近涨价了)来计算的话,2000*60/38*10=31579元,即上海人的平均年收入是31579元,这就让我相信上海有关单位的统计数据了。
这样,我们可以相信(非要外来的和尚念的经,我们才能相信本地和尚的经,真是悲哀)上海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应该在30000元左右。于是,我们才能用这个相对认为真实的数据来分析一下上海的房价了。
按照国际通用的统计方式,那上海每个家庭的的平均收入为60000元人民币,按目前上海最普遍的房价水平80万一套的房价来计算,上海的房价指数已经达到了13.3倍。据最近国外对西方159城市的房价水平统计表明,洛杉矶的房价指数是11.4倍,也就是说洛杉矶人平均一个家庭要11.4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上房子,就这一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已经认为这已经是严重泡沫了。上海的房价指数水平已经远高于美国的富人区的房价指数水平。这里,我们还没有计算美国房产的质量与所有权期限。如果说进一步考虑西方人对房产的要求(可能大于或远远大于100平米),那洛杉矶的房价指数应该小于11.4倍,也就是说,我们的房价指数已远远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而排在这一指标前面的数据是:悉尼8.5倍,佩斯8倍(这几年,澳洲的房价飞涨,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的有钱人都到那里买房了),伦敦8.3倍,纽约7.2倍,温哥华(这个城市不在瑞银的统计地区之列)7.7倍,而这西方159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4倍!
上海的购买力、物价水平按瑞银的统计都处于世界各大城市的中下游水平,我们的房价指数却远远高于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算上7成20年的贷款利息的话,80年的分期付款,还需支付46万左右的贷款利息。也就是说买了一套90万的房子,上海人一家几乎需要23年不吃不喝(当然没有资格去买10元一个的BIGMAC)才能拥有自己的房产。这也只是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一半的上海家庭就是想23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房。当然,如果寄希望于每年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可以缩短这个不吃不喝的时间,但如果不幸在还贷的过程中失业或收入下降了呢?就这样的房价居然还有人相信房价会不断上涨?
住房确实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如果为了住房到我们连垃圾食品麦当劳的巨无霸都买不起的地步,那我们会怎么办?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和谐?
前一段时间,上海有关统计单位公布了上海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这个数字是上海职工2006年平均收入是29569元人民币,如果用瑞银的汉堡包计算标准来看,以每年(扣除节假日)工作250天来计算,那250*8=2000小时,如果按平均巨无霸10元一只(据说最近涨价了)来计算的话,2000*60/38*10=31579元,即上海人的平均年收入是31579元,这就让我相信上海有关单位的统计数据了。
前一篇:我看到了房价下跌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