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人,为什么喜欢抢位子?

(2006-12-07 11:42:07)

   昨天,在上海热线网上看到了如下新闻:
   昨天,当怀孕的杜小姐挺着略微隆起的小腹,乘坐公交车时,她没想到一场噩梦正悄然临近。“一个两鬓已经斑白的人为了抢一个座位,竟拉扯我的头发、捶打我的后背,甚至还打算踹我的小腹!”事发3个小时后,杜小姐回忆起这场风波,依然心有余悸。
  昨天下午3时左右,杜小姐在超市买完东西后,在长阳路近大连路坐上了回家的25路公交车。“可能是拎得东西比较重,我感觉有些吃力。”杜小姐上车后,看到斜对着后门有个空座,便走了过去。空座靠近公交车左后轮,座下高高隆起,是双排座位中紧贴车窗的一个。“人坐在位 子上,必须蜷缩双腿。”怀孕已4个月的杜小姐感觉这样坐会很吃力,便把手里的塑料袋放在了座位上,自己则拉稳了前后座位的扶手,站在一旁。
  公交车行至怀德路站时,一名身穿黄色呢大衣的六旬男子上车后,径直走向杜小姐身旁的空座。因为杜小姐扶着椅背,拦住了空隙,“黄大衣”便试图挤到位子里去。“师傅,我在位子上放一下东西,没几站就要下车了。”杜小姐打了个招呼。没想到,“黄大衣”白了她一眼后,继续用力朝里挤。“别挤了,我自己要坐的。”杜小姐有些不高兴,准备坐到里面的座位上去。没想到,这时“黄大衣”竟然一把推开了她。
  “你不要推我啊,我是‘大肚皮’,你这样乱推,出了事我要找你的!”杜小姐的这两句,竟然激怒了“黄大衣”。“他扑上来就抓住了我的头发,捶我后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杜小姐本能地弯下腰,保护自己的肚子。“我吓死了,一直尖叫着。”杜小姐说,众目睽睽下,“黄大衣”丝毫没有停止攻击的意思,一直抓着她的头发不放,甚至还想踹她的小腹,幸好被旁边的乘客拉开。
  杜小姐说,殴打持续了好几分钟,害得她乘过了一站路,直到宁国路才得以脱身。下车后,她感觉头皮发麻、发胀,心里越想越觉得委屈,哭了出来。“这么大岁数的人,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来?!”杜小姐回忆说,“黄大衣”戴着呢子帽,两鬓的头发都已斑白,看起来有60多岁,长着鹰钩鼻,圆眼,讲上海话。
   上海人抢位子的风气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80年代,因为那时候一般上海人8小时上班很多人需要在路上坐公交车来回3-4个小时,那个年代,公交线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坐公共汽车抢位子成了上海一景。那时候,上班族人人练就了一手堪比武林高手的挤、抢公共汽车座位的绝技。那时候,青年男人如果不具备公交车抢位子的绝技,会遭到上海那些势力女孩的BS。当时的公交车票价大概就是1角钱左右,但每辆公交车在驾驶员的右手边都会有一个单人位子,这个位子具有周围比较宽敞、视野比较宽阔的特点。这个位子被称之为8角钱位置,也就是说,这个位子价值是公交车票价的8倍。于是,这个位子成为了上海人挤车必争之地!那些上海年轻力壮的男人会不顾一切地把这个位子抢到,然后温柔地把它让给了随后上来的女友。男人站在心满意足的女友身边,那种献身精神自然得到了女友的欢心。
   可想而知,这么辛苦抢来的位子,要让他拱手让出来,不是赛过挖他的心头肉?特别是那个所谓的8角钱位子,也有它的“潜规则”,如果有人把8角钱位子让出来的话,呵呵,这人绝对可以上报纸和雷锋相提并论了。
   上海人的不能吃亏的心态导致了上海是我看到最少让座的城市之一。回忆起1996年左右,我带孩子到深圳去游玩,因为孩子只有5岁,所以,在深圳,我一上公共汽车,就会有2个以上的乘客站起来让位子。这让我这个上海来的被乘公交车“潜规则”熏陶的人来说,会感到手足无措。上海人让座还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如果有幸有乘客给你让了座,你下车时如果那位让座的还未下车时,你必须要优先把位子让给那位让给你座的乘客。有意思的是,如果这时候其他乘客来抢这个位子的时候,公交车上会有很多人会告诉那个抢位子的人这个位子的所有权!而这样的事情,在深圳根本没人计较!
   现在上海抢位子、让位子的风气已经比上个世纪好得多了。公交车上让位的人也多了起来。但上海人抢位子的风气依然是“习惯成自然”。当有乘客下车的时候,那站着的乘客用身体挤开他人插入甚至还未完全起身的要下车的乘客的座位的动作,一连串的动作浑然天成,无可挑剔,其功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究其原因,就是上海人决不能让人占了便宜。
   新闻中的60岁的长者,显然是在公交车的抢位子风风雨雨中饱经了风霜,其怒发冲冠的原因可能有三:一者我也是老人,为何我要把位子让给你?二者你这个大肚子还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呢,如果是装的,那我岂不是吃了大亏?三者,不知道这位女士是长相还是口音的原因,反正被这位黄大衣判断为“疑似外地人”,因为外地人都是来占上海人便宜的,所以,自然不能把位子让给她!
   想起了在上海开车的遭遇:在上海人上下班的高峰时期,你开车绝对不能走错导向道,如果你想右转弯,走到了直行的导向道上,在允许变道的范围内,你要是想变道到其它道上,任你方向灯如何闪烁,其他道上的车决不会让你插进来,于是,变道变成了一种考验车技的高难度动作。这一点,很多在上海开车的朋友都有同感。正确的做法是,在你要变道的时候,把窗子摇下来,冒着出交通事故的危险,把手伸出去,和另外的车道上的司机打个招呼,这样才有可能让对方让你插进去。这样的事情在深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深圳,你只要打了方向灯,后面的车大多都会慢下来,让你变道的。上海人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你占便宜,他让了你,他就吃亏了,他吃亏了,他自然没面子了。为了让他爽,让他有面子,如果你不小心开错了道,呵呵,那你就只有冒些危险,把手伸出去打个招呼吧,这样,上海人就有面子了。
   说上海人小,一点不为过,凡是上海人要占的便宜,都是小的。这自然有它的历史原因。上海人在外地人眼中的小市民印象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消除。但,我在上海年轻的一代身上看到了些希望。也许若干年以后,上海人不再会让外地人有特殊中国人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