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善恶本质就是“欲”!----写在孔子诞辰2557年

(2006-09-28 08:38:18)

今天是孔子诞辰2557年,房价的飞涨,GDP的狂增,人们对这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2000多年的老夫子关注也越来也少了,但毕竟2000多年的痕迹,还是值得我们去关注!

三字经开头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据说是孔老夫子的铭言;荀子却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之初,性本恶”。因为都是两位先哲的“话”,各有各的拥护者。因此为“恶”、为“善”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个之所以然来。但一般来说,孔夫子比较“聪明”,他会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谁不想被人颂为善人?谁又愿意被人骂为恶人?就是阴险狡诈、无恶不作者,也要把自己盗名为善人。尽管是个假善人,却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真恶人之故,“人之初,性本恶”,表面上虽然不怎么好听,却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有广阔的市场:这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不过不敢讲出来,不愿面对现实而已.

其实,人之初,为善、为恶,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为善、为恶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是一种相对的。为善、为恶都是“欲”在作怪.为名,为利欲所诱。为善、为恶欲所成.有的人为求名、求利为善;有的人为求名、求利而为恶.都是达到一种“欲”的满足。为善的大小,为恶的大小都是“欲”膨胀大小程度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为恶,是为了追求名利,为善,也是为了追求名利。

当年孔老夫子贫困潦倒,只好拉着一帮盲从者(美其名曰弟子),驾着一辆破车,到处游说(美其名曰环游列国),无非是想得到各国诸侯、当权者的欣赏。以满足他的权欲罢了。可是时运不济,无人问津,在权欲上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在名欲上做文章。拉出“礼”、“恕”来迷惑老百姓。统治者一看这“礼、恕”,可以用来作为麻醉人民,奴役人民的工具,才把他奉为圣贤。后来孔老夫子有权了,当上了大官。怎么样?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磨刀霍霍,假猩猩的以他的“高论”来妄杀上大夫少正卯.这时孔老夫子的“礼”哪里去了?“恕”又哪里去了?孔老夫子是在为善?还是在为恶?其表面上、言论上是为善,而表现在行动上则是为恶。结果,该怎么样来评价孔老夫子?只能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才把自己内心的面目暴露出来.“克”是抑制;“己”是自己的欲望;“复”是服从归顺,“礼”是礼教。总的一句话,就是说:当自己权欲得不到满足时,只好抑制自己的欲望,强迫自己去归顺飘渺的“礼”,来换取自己的名欲……。一旦权欲得到满足,还要“礼”这个晃子干什么?用孔老夫子的一生来说,人之初究竟是为善,还是为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

孟子也是个大儒家.他的名言:“民为重,社稷为次,官为轻”.被人们赞颂了几千年;也被统治者用来收买人心,标榜自己引用了几千年;并且还被平民百姓用来发泄自己内心不满,麻木了几千年。殊不知当权者尚不能窃国时,都打着“民为重,社稷为次,君为轻”的旗号,来盅惑人民为他卖命;当君王的殿堂在人民的枯骨上建立之后.这个“君为轻”的他,早把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实行的却是“君为重,社稷为次,民为轻”了。这就是“亡也百姓苦,兴也百姓苦”的道理,小小老百姓都是被奴役的工具。

当一个人无权无势受压制时,也会发发牢骚,说一些公道话(为善)。一旦有了权势,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贪污、腐败、无恶不作,置国家利益、社会公德、人民疾苦而不顾之人,多如恒河之沙。这能说明人之初是善还是为恶呢?自古到今,多少伟人、圣者、“大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而犯下弥天大罪.那些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在他的罪恶生涯中,济世救民之举也不泛其人.这为善、为恶的区别又在那里?

因此“善”、恶,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欲”才是根本。不管先天也好,后天也罢,为善、为恶都是为达到“欲”的一种手段。人之初还不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欲”却是随着生命而同时带来的:婴儿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就是为了要达到他的某种欲望和要求。人为善、为恶都是“欲”的表现,况乎善、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今天是孔子诞辰,理论上应该是歌功颂德才对,当我想对老夫子歌功的时候,我唱不出来,当我想对老夫子颂德的是候,我说不出来,所以只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些要弘扬不知是否该弘扬的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的人不愿意听的话,好在由于每年10%以上的GDP增长,我们说错了话也很少有人关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