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朱元璋与马秀英夫妇,过腻了穿之绫罗绸缎,食之山珍海味的宫庭生活,异想天开地打扮成一对乞儿夫妇,溜出了皇宫,下到人群之中。不知是忘了带银两还是根本就不知民间购物要钱。既为乞儿总不应到大酒店去大餮山珍海味,又不耻真的向行人乞讨。只能在茫茫人海中蹒跚而行。起初还感到新鲜,自由自在无所谓。慢慢地腹中多余的养分消耗殆尽,饥饿和劳累自然降临到他们的身上。这天夜里,他们扶扶搀搀总算挨到了苏州境内,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地方。真是身心疲惫,又累又饿,皇帝老儿再也走不动了。他俩只好就地坐在一棵大树下,双眼对望,无可奈何。还是马秀英眼尖,指着远处说:“你看,那里有火光,一定有人住。”夫妻俩人大喜,踉踉跄跄地跑过去。原来是一座破山神庙。里面人声嘈杂,门外还传出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引诱着这饿瘪了肚子的夫妻俩。他俩快步走了进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乞儿正围着一个破锅前吃喝。那股喷香的味道,引诱着朱元璋、马秀英这对曾是万人之尊的皇帝、皇后的“馋虫”,顾不得再端着架子,只能上去求食。慷慨的乞儿们一看是两个同行,也就邀请他们就。当这两个吃腻了“海陆俱全”的山珍海味的大王,也不顾礼仪,拿起破碗品尝着那从未吃过的“奇珍美味”。品过这顿佳肴之后,皇帝感慨万千-想自己是堂堂一国之帝,尚不如乞儿们吃得这什么精美。就问:“这是什么东西,这样好吃?”乞儿们看他俩吃得如此香甜,就戏谑地说:“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乞丐群中也真有能人,他们把剩饭粒比成珍珠,剩菜叶比作翡翠,馊水比作白玉汤.也真的再也形象不过了。皇帝牢牢地记了下来.回宫后,还是面对着那山珍海味一直的喂着,又腻了起来。突然想起了在那破庙之中喝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下子馋涎大滴,命令御厨们去做来吃。可怜的御厨们,那会想到皇帝老儿会要吃残羹剩饭?绞尽脑汁,没有一次奉上的菜有乞儿们吃的那种风味。皇帝老儿大怒,为了这个翡翠白玉汤,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厨官……。
时过境迁,这朱元璋曾吃过的御馐“珍珠翡翠白玉汤”,却被后人流传下来,成为一个品牌佳肴。据说现在的苏杭一带的大酒店里,的确有“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一道名菜,此菜价格还贵得吓人,但仍有不少豪客、阔友去尝朱元璋夫妻吃过的“大菜”。他(她)们像过江之鲫,穿梭式地去品尝那做皇帝的味道.
我真不明白,由馊饭、剩菜不管你怎么高超的厨师去烹煮,也不可能成为美味佳肴。然,国人就是如此:掌握生杀大权、皇威无比的朱元璋提的菜肴“美名”,谁还敢去逾越?,再加上那些御用的文人、官吏无耻吹捧,麻木无知的老百姓,久而久之也就信以为真。以缪还缪的“珍珠翡翠白玉翠汤“就“美”传到今。
成语“众口铄金”是确有道理的:一堆石头,只要大家说它是金子,人们果然就会认定这是黄金,这应是个典型的例子。
那是在封建社会,这种异象只能说明封建制度的专横腐朽和没落。如果现在还有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腐败无能,捡起先哲们重彩涂抹来打扮自己,标榜自己是某某某主义的继承发扬,那就太可悲了。这和用遗弃的馊饭、剩菜渗和而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又有什么不同呢?
唉!人生万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