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蜀道难——宝成线上翻秦岭

标签:
教育旅游 |
蜀道难——宝成线上翻秦岭
转自:雁之旅程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mileblue2008
最后半天的行程了,还是静静看窗外江水奔流吧,宝成线共16次跨越嘉陵江,这段江水很是清澈:

从蜀中来京求学开始,就和T8/7、k117/8、1363/4这几列火车无比熟悉了,辗转两地坐过二十多趟火车了吧,路线已经背得出来了——北京往南走京广线到郑州,掉头往西走陇海线到宝鸡,然后再折向南走宝成线到成都。最长坐过41小时,最短26小时,每次都昏昏欲睡的熬完漫长的行程……
今年五一坐T7回家,忽然想记录一下沿途的风景和行程,于是拍了不少照片。如今整理,才发现这一路有那么多被我忽略过的故事,一一道来吧!
下午4点过发车,趴着车窗户守候了这一天的日落:
一夜好睡,清晨醒来已到宝鸡,早饭后开始拍照。前面的路线都缺乏可陈之处,睡过去了也不错。一到宝鸡,马上感觉就要翻秦岭入川了,略略有些激动。
资料:宝成线是沟通西南和西北的铁路干线,为我国第一条全线电气化铁路。从陕西省宝鸡自渭河谷地西端,向西南爬过秦岭和大巴山区,然後沿嘉陵江上游谷地,穿龙门山进入成都平原,经凤县、略阳、阳平关、广元、绵阳等地,全长688.2公里。沿线山高、谷深、水急,施工难度极大。
记得每到宝鸡都要加车头,一个车头推,一个车头拉,火车才能上得了秦岭。曾有一年春节回家,在秦岭的巍巍大山中看见了一个从山顶直泄而下落差极高的冰瀑布,非常壮观!引得一车人竞相观看,惊叹不绝!
在秦岭站的北段,线路沿清姜河谷盘旋,以3个马蹄形、1个螺旋形迂回展线上升。到了杨家湾,要在直线只有6公里的距离内,升高达680米,即每公里上升110米才能上到秦岭站。为了把坡度降到每公里升高不超过30米,保证火车能够爬行的坡度,只好把线路反复迂回盘旋,成为“∞”字形,使6公里的直线距离通过盘绕拉长到27公里,7个隧道口竟错落在一条山梁上。这段坡度最大达千分之三十三,是我国正线坡度之最,工程之艰巨,可以想见!我上面的这张照片拍不出气势来,看看网上找来的示意图吧:
秦岭隧道有2363.6米长,火车通过此隧道穿过秦岭垭口就进入嘉陵江流域,从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而言,这就是到了南方了,地貌植被都更接近四川。看看秦岭站:
此处距离宝鸡45公里,从此往南到广元的5个小时路程,才是漫长的穿隧道的路线。为了拍照,停歇秦岭站台的时候,下车把车窗外面的灰尘擦了擦。发现列车员忍不住在旁边直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见不远处一位哥们儿也急匆匆的擦玻璃呢,手里拿着一台单反——哈哈!这次的照片都是在车上隔着双层玻璃拍的了,有灰尘有反光倒影什么的,效果不太好,不过记录了很真实的宝成线风景。
看看中午时候的车旁嘉陵江吧,这条江在重庆汇入长江(大家估计听过重庆的嘉陵摩托),和宝成线一路相伴:
宝成线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7%,所以这一路就觉得不停的在隧道间穿梭,时而白昼时而黑夜……看看这些隧道和桥梁吧,当年修建难度极大,死伤很重,真是由不少工人的生命铸就。难怪古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再细说一下车外一路相伴的嘉陵江:它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江水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前者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的郎木寺,我儿时嬉戏的白水河就流入此江;后者发源于秦岭西南,因在汉江之西,故称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与白龙江相汇于四川省广元县昭化,全长为1119公里。昭化以上为上游,行经高山地区,多暴雨,有“一雨成灾”之说,我们相伴的主要就是嘉陵江上游。看看江畔的风景吧:
下午1点半,终于到达川北门户——广元!习惯性的从此地开始改口音,说四川话了:)这是广元北边的大桥:
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乡,有她的祀庙皇泽寺。有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据说是四川最大一处石刻群;还有天下雄关"剑门关、古栈道遗址等;可惜我从未下车游览过,留给今后吧。这次也只是隔着嘉陵江遥望了一眼千佛崖:
经过广元,道路平坦不少,一路乡村风光:
喜欢这个房子,给个近镜头吧:
在经过广元不久后,看见一个小站——昭化,儿时的记忆被忽然唤醒。那时候住在南坪县(今九寨沟县),每次回外婆家,都要辗转坐车才能来到昭化,到此似乎一下子到了大地方(因为此处可以坐上火车),很是兴奋。记得几岁的时候在昭化火车站下车往外跑,摔了一跤,手里搪瓷杯里摔出去了,里面的十几颗葡萄滚得满地都是,伤心得哇哇哭……若然年后,在火车上看见昭化二字的站牌一闪而过(小站不停),竟想起那么久远的岁月来。
昭化的资料:春秋战国时期昭化是一个小诸侯国,秦王灭蜀时就顺带灭了它,在此设县名曰“葭萌”,成为北出四川的重镇。大宋年间,为了“昭示皇恩,以化万民”,皇帝赐此地为昭化。此处三国故事极多,相传是刘备入川第一站的葭萌关所在,也是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之地,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等都发生在这里。此后有机会,当特意来访古城。
旁记:对面卧铺是一对去旅游的张家口母女,一路喋喋不休的吹嘘自己的家境如何好,到成都是有人接待的如何有关系,去过哪儿哪儿都如何的不行,结论居然是——天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张家口了!因为冬天有暖气,夏天又凉快!火车上常常遇见这样的人,我习惯性的不搭话。
不料到了广元附近,看见车外的旧楼房,当妈的就开始大呼小叫:“外面的房子怎么那么破呀!这地方也太穷了!我们张家口农村都找不出这么破的房子来!”——我真想脱口问她一句:“原来张家口不穷啊?那我每年的捐款都捐哪儿去了?”估计看我冷眼相看,当女儿的赶紧找补了一句:“农村可能还是有的~~应该说市里没了……”——忽然想起井底之蛙的故事,忍不住想笑:)
当妈的一路夸耀自己女儿“我们家小姑娘”是学钢琴的,“我们家小姑娘”又能上班又能当家教找外快,“我们家小姑娘”胃口不好,“我们家小姑娘”一个人去成都旅游不放心所以要陪着来……这小姑娘也真"小",吃喝睡都要当妈的照顾,快到成都了一看手机响了是本地的电话都不敢接,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就把电话扔给妈了……快下车的时候当妈的看见我行李不少说她家是小姑娘不能拿太多东西,我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女儿多大?”然后知道了这小姑娘是——81年的,也就是26岁!——大家想想自己26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吧~~~我于是笑了笑,向这26岁的小姑娘和她妈道别——车到站了,各奔东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