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搓衣服与Web2.0泡沫论

(2006-10-31 18:40:55)
分类: 互联网观察

布棉认为,“web2.0挤干了泡沫,正式开始洗牌”。这是一个伪论,因为在布棉的潜意识里,web2.0已经“泡沫”了——等戳破泡泡,手起刀落,吹尽黄沙始见金。

一件旧衣服,最容易破损的地方在哪?领子、袖口,因为这两个地方每次搓洗衣服时会被重点照顾。近段时间来,关于“web2.0泡沫”的说法就来自互联网的“领子、袖口”,布棉的伪论也来自只看到了“领子、袖口”。

创业者疯狂涌入、投资过热是“web2.0泡沫论”鼓吹者抓到的两个尾巴,当然,近来的几次“离职事件”也成了佐证。真实情况呢?

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美国有770亿美元风险资金注入互联网公司,而2006年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交易留给互联网公司仅仅19亿美元。而在中国,VC的投资仅仅是美国的3%,2005年整个183家公司融资总额少得可怜,才不到10亿美元。到2006年,实际流入VC投资大概在15-20亿美元,即便是将这些投资全部分给web2.0 Top100,每家才获得不到2000万美金(在美国,这个数字会到5000万美元以上)。

不错,上面这组数据是整体情况。作为投资热点,TMT领域的情况稍有不同。随着美国标杆的blog、社区、视频的逐一火爆,国内互联网也一窝蜂的来撮这几个最炙手可热的“领子、袖口”,结果是该搓的地方搓烂了,别的同样需要照顾的地方却还是一片空白。这叫“局部拥堵”。单凭这个得出“投资过热”的结论,就好比吃鸡肉被鸡骨头卡在了喉咙,就说“吃得太饱了”。这是多么滑稽。

泡沫了?我看反而是泡泡还不够大,或者顶多是有些“豆腐渣工程”。IDG的高翔既然,风险投资的角度,越是泡沫越有机会,因为万一泡沫变成现实而疯投没有投就是失误。那VC们,你们还可以为web2.0泡沫多贡献些money。

目前最要命的问题不是创业者大多、VC投得太多、web2.0公司太多,而是大家都在“扎堆”,都在猛搓“领子、袖口”,都忘记了还有大批可供开垦的处女地。而那些掌握着所谓“话语权”的媒体们,在旁边一个劲的叫唤着“搓烂了,搓烂了”。

结果就是,创业者灰心了,VC撤了,公司垮台了,而web2.0成了21世纪最大的“伪科学”。

注:以上数据采自VentureO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