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We the Media”,互联网上的网民们都在有意无意的“站位”,或者主动,或者被动。一时间,博客、维客、播客、搜索客等等概念都冒出来了……Internet高朋满座。最近猫扑又在爆炒一个新词——极客。看了不少相关的介绍,我至今还没搞清楚,这个“极客”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今天无聊,不妨来考证一番(有意思的是,
Google中英文翻译目前还不认识这个词):
1.“极客”来源于“Geek”,也有翻译成“奇客”,它原意是指“在狂欢节进行奇怪表演的小丑(Clowns)”。Geek一词的关联词大概是“马戏团”、“红鼻尖”等。
2.PC革命时代开始,Geek开始延伸为“电脑黑客”,这群人具有极高的技术能力、对计算机和网络痴迷到不正常的状态、生活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电脑和网络上。这个时候我对Geek一词的理解,大概是跟Slashdot放在一起的。
3.后来Geek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只要整天耗在网上,不管是大虾还是菜鸟,你都算是“Geek”。这时候的Geek,品牌知名度倒是上去了,可美誉度却下来了。一句话,Geek掉价了。这一时段,提到Geek,我会联想到BBS、IM、网游。
4.我试图揣摩猫扑的“极客”概念,大概是对之前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扩大,并加以修正——“各种极致皆为极客”。按照这一定义,极客又可以划分为无穷个分支:“极客秀”、“极美丽”、“极够味”、“极能搞”、“极耍酷”、“极没谱”……这时候,Geek一词可以和巴士阿叔、doolook、宋祖德等等关联起来。
有趣,按照猫扑给geek下的定义:keso是极客,因为他“极能写blog”;dodolook是极客,因为他“极能搞”; 马云是极客,因为他“极擅说大话”;周鸿一也曾经“极客”过,因为他“极流氓”;当然,陈一舟本人也“极客”了一把,因为他“极能忽悠概念”……
猫扑的“BT精神”对中国网民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创造出了“YY”、“BT”、“偶”、“酱紫”等等网络词汇;这次猫扑的“极客”行动可以看成是这种“BT精神”的延续,是猫扑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搞的一次全民行为艺术。如果这股极客风刮起来了,它很可能产生比“BT精神”更深远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