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观察 |
“ Google 收购拼音加加,推出自己的输入法,这将可能成为Google本土化战略的第一步。”最近关于 Google 进军中国市场的收购传闻比较多,这是最新版本。我们姑且不去求证这一传闻的真实性,单来看看,如果 Google 果真开发输入法,会是什么样子呢?能像 Gmail 那样,让口碑和商业价值完美的结合么?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
1.和互联网的结合是肯定的,否则体现不出 Google 的优势,也不能实现 Google 希望的价值。 Google 尽管之前收购了一些与互联网关系不大的软件,但自收购后,Google 对这些软件的开发策略都不可避免的向互联网靠拢。实际上,很多输入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要想在现有的开发条件下得到更大的提升已经变得很不容易,搜索引擎厂商来接管输入法的开发,让其融入互联网元素,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其用户来讲,也是个好消息。
2.随时随地的“ Google 一下”。很容易在输入法中实现这样一个功能:输入某个关键字,敲击某个热键,即可实现在 Google 中搜索它的功能,这无疑将大大提高 Google 在单个用户中的使用频率。
3.收集用户输入习惯。如果单纯开发一款输入法,除了能聚集些人气外,意义不大。Google 输入法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利用它 Google 可以知道用户的习性。这太重要了,至少可以为 Google 的搜索技术贡献一些统计数据,提高其分词技术。比如输入“谷歌”的时候,其中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是先输错成了“骨骼”……等等。Google 对中文的支持一直被不少专家诟病,研究用户输入行为,应该能他们的产品有些改善。
4.Gtalk+输入法+Adwords广告。看到 Gmail 旁边的关联广告了吧?在优秀的 Gmail 面前,用户隐私似乎不算什么问题,使用 Gmail 的人同样不亦乐乎。如果你是持有信用卡,招行知道你的财务状况、信用、消费记录,甚至知道你的消费习惯、兴趣、喜好……Google 比也许比银行还“恐怖”,如果它效法 Gmail 的用户协议,通过服务器记录用户的输入信息……
(本文写于5月11日晚,发表于5月12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