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更广阔的立场上去书写
(2024-10-22 18:55:36)| 分类: 他们评论 |
一
撇诗刊:据我所知,您的诗歌创作已经持续三十年了,多年如一日,您的创作量和发表量一直都很大,坚持并不容易,您是怎么保持这种创作状态的?这么多年,中间有尝试过其他文体的创作,还是一直都只潜心地研究诗歌创作呢?
叶逢平:在诗歌的创作上,我已经坚持了三十几年,偶尔也会写一写散文或者评论,对于诗歌我从来不背叛,也没有过背叛。我一直深刻地体会到:写诗歌的人,如果经常去写散文、评论或者其他的文体,转过来再写诗歌,会变成是一种表达上的“不适”。因为诗歌有属于它的特性,那就是语感和表达方式,这对诗歌创作很重要。作为编辑,我在挑选作品时,也比较看中语感及表达方式,而现在很多诗歌最缺的就是语感和情感,装腔作势、卖弄技巧,一看就特别虚假。
许多作家中既有写小说、散文的,也有写诗歌的,而纯粹执着于一种文体的并不多。他(她)们在小说、散文与诗歌之中去思考,去抒发情感与志向。这一点固然体现出作家们的满腹才华或者某种文学追求,但尝试各种写作,难以对一种擅长的文体进行精深磨砺与锤炼,从而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与忘我的创作,当然也很难出现名作或是力作,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撇诗刊:那对于我们刚着手初写诗歌的爱好者,您认为最先要把握的是什么?
叶逢平:诗歌的创作,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了解,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其次,你要了解诗歌的特性。你都不了解诗歌的特性,你还在写什么?那么诗歌是什么?它是语言艺术,概念大家都知道,那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它呢?
“艺”指的是技巧;“术”指的是呈现的方法;“语言”指的是用的词语会说话,是属于动态的。只有明白了其中的秘密,你才能真真正正地跨入到诗歌里面去。很多人写了一辈子的诗歌,却从没有跨入诗歌的门槛里面去,在门槛外徘徊着。那如何检验自己是否跨入诗歌门槛呢?一个不是方法的方法,那就是投稿,在正规的报刊上发表作品。你一定要相信专业的编辑,他的眼光不会随随便便让你的作品发表的。
二
撇诗刊:刚才您提到语言感觉对诗歌创作很重要,那我们要如何保护诗歌的语感呢?
叶逢平:首先,语感是天性的,其次和每个人受过的教育息息相关,最后和他平日的阅读有密切关系。比如,为什么我的诗歌语言刚中有柔,正因为我经常阅读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们的作品情感细腻,也特别适合诗歌。诗歌语言既有理性一条路,又有感性一条路,我就选择中间一条路。而我一直都有保持偶尔写散文诗的习惯,散文诗带有诗意的语言,也是为了保持自身诗歌的语感、调整诗歌的语感。其实,我觉得阅读是重要的,因为阅读时,你可以发现表述中最适合你的表达方式,每天都进行适合你语感的阅读,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自身语感就会保鲜。
三
撇诗刊:您的诗歌创作已经三十余年了,到今天回过头来看您的作品,您的诗歌还保持着稳定的风格和年轻化,也就是具有不过时的感觉和新鲜感。那您所说的保持语感的方式,是不是正是保持您诗歌稳定风格和活力的方法呢?
叶逢平:那肯定有着内在的关联。在写作中,能找到你的表达方式、熟悉独特的意象、生活中所得到的独立思考等这些你都能把握住了,其次就在于你岁月流逝里的变与不变之间寻找突破,而这突破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会定期阅读全国性大刊物的内容,让自己的视野、思考都能贴合时代,也让时代与社会都推着自己奔跑,只有这样才能让诗歌具有时代气息。
四
撇诗刊:在您的身上,我会感觉到您的稳重感,但在您的诗歌里,又常常读到灵巧和轻盈的东西,所以您觉得您的诗歌和您的性格是互补还是相似呢?
叶逢平:我觉得诗歌和我的性格是相似的,这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有人说我成熟,有人说我天真幼稚……如有人当面恶言相向,甚至背后造谣、毁谤,而我会选择沉默,无视,不反驳,但会在朋友面前痛骂这些人狗娘养的,并且老死不相往来。我认为自己本身属于两种性格的人,仿佛冥冥中从出生就注定了,在家庭里我不是大哥,生活中我是大哥,我的生日可以说是正月三十,有的年份也可以说是二十九,可以算是双鱼座,也可称之为水瓶座,血型AB型。我最讨厌的事情是做生意,但我却做了16年的生意,我最喜欢的业余爱好是写诗,最喜欢的职业是当老师,我也当老师了,所以我已经很满足了。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被追着跑的人,一直在拼命往前跑。那怎么跑?对我个人而言就是诗歌,它能给我带来力量,我喜欢将这样的力量融入到我生命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正因爱诗歌,所以我就会尊重诗歌,维护诗歌。
五
撇诗刊: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境,往往是诗歌的灵魂所在,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您能和我们谈一谈诗歌创作和创作背景之间的奥秘吗?
叶逢平:诗歌创作,每一首诗都要有它的背景,千万不要独立于自己写自己,不要仅仅限于自己的小世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固然没有错,但是你要将它放在一个背景下,一首诗的立足点就不一样了,它代表的就是整个社会,代表着整个时代,它才有可能成为好作品。我们生活在泉州,就要立足于泉州,我之所以能走出来,也正是因为立足于家乡。而闽南,特别是泉州,则不同,因为地处南中国和著名侨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泉州文学与“海洋”的独特关系,这一特色是同样地处沿海的其他地域文学所不具备的。
当然,“海洋”题材并不代表海洋文化的全部内容,重要的则是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多元性则成为这种亚文化所呈现的正向因素。泉州文学都呈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特点,作品又与本地区文学的元素相结合,打出属于泉州文学的鲜明特色。
而从个体而言,眼界和决心比实力还要重要。有时候只是站在个人立场说话。事实上,好的文学是要传世的,它需要作家站在更广阔的立场上进行书写。
六
撇诗刊:您既是诗歌创作者,又是一名编辑,同时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发表经验、选稿经验,您是如何看待诗人、作品、编辑三者的关系呢?
叶逢平:所谓写作,无非是说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自己所期待的一种生活。“看法”代表着你有着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而“期待”更是代表着一种写作的希望“生活中光明的未来”,有希望你才能有更多的写作动力,写诗就是为了让自己幸福快乐,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同时,我们也要认知到作为文学作品,它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它便于传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要让读者有二次创作的价值。而编辑的责任就是把竞争中优秀作品推到当代文学的实践前沿,让更多的人读到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它无可代替,而是因为足够深入人心。对我而言,写诗的时候,自己是一个潜心研究的诗歌作者,而写完之后修改诗歌的时候,我就会变成一个编辑,用编辑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就像摆放花瓶一样,要不断地变换角度和位置,最终达到最佳的位置。
当然,作品要做到准确地传达至读者心里,要讲究诗句的准确性,更要讲究有效性。有时候,写诗歌就像是创编故事一样,具有意外性,而意外就是代表着一种不一样,是一种不正常的人生。还有一点要记住,核心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核心故事下隐藏着你的观点,隐藏着你想要通过你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想要写出好的诗歌,或者经常发表作品,首先自己要明确的是我们要的是创作,而不是写作,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弄明白自己擅长的题材范围,适合的语言风格。在诗歌创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能否具有一篇代表作,或每一首里是否具有一两句经典的诗句。每次的创作,一定要将这样的标准或者诗歌理想带到其中,并且不断地反问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句子,让其他的意象诗句都为它服务。如果没有,这一定不会是一首好诗。
七
撇诗刊:根据您这么多年的创作经验,在您心中,诗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具有着什么样的文学魅力?
叶逢平:我一直觉得诗歌就像一杯茶,佛家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那么诗歌就会像茶一样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诗歌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冲破边界的过程。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没有不可以这样写、不应该这样写、不可能这样写。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不可以、不应该、不可能的情况下诞生的。那都是因为自由,自由的心态,自由的创作。
八
撇诗刊:余华认为写作首先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友谊来,你要坐下来,能够长时间坐在那里。在您看来,写诗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和热情之外,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叶逢平:一个有丰厚的创作准备,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发明)诗性意义,给人以惊奇和意外的作家,他的感觉敏锐、细微,表达真切、剔透,是一位感性丰盈又渗透着知性的、有沉思品格的写作者。他的作品虽多写日常生活平常的表象,却有入骨的揭示与独有的感受,凸显的是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他时而从微小的事物里洞察其本质,发出难以忘怀的感悟。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一首诗),这也是每个作家在写作时第一要面对的,任何宏大的理想都退居其次。作家必须首先写好眼前的这篇文章(这首诗)。所以我的理想就很小,希望写出几篇文章(几首好诗),一两句(诗句)自己满意,也能为他人所记得。实际上在时间的长河中,也许这样的理想都难以实现。
作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才能与别人区别开来。作家还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即能否将日常情感上升为审美情感,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最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实力。
九
撇诗刊: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就是一个作家的标签和脸面。由于作家先天条件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的差别,必然形成其特有的思想感情、气质风度、学识才华和审美趣味。那么,您觉得诗歌创作应该怎样提升文学创作的个人辨识度呢?
叶逢平:现代文学既然被冠有“现代”二字,现代性就应该作为其最基本的特质,而现代性最集中体现于能否以现代观念去观照所写的题材。一般而言,一个作家的创作题材与个体经历有关,与所处地域相关。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把握好不变里的变与变里的不变。作品离不开细节的选择与表达,往往就在于他的语言上。
十
撇诗刊:您觉得创作出一首好的诗歌需要注意什么呢?
叶逢平:注意诗的敏感与发现,选取别人很少涉及的题材,可能成为创作的优势;要做到每个意象都能发挥用处,诗歌是两个完全陌生的词汇之间“意外”擦出的火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日常生活,以点盖面,叙事或抒情更来自生命深处的体验;不束缚于题材的限定,加强事物的横向联想,提高诗歌的深度;拟一个好的题目,吸引读者的目光来阅读,来体验;强调诗的节奏和语调,好的断句与分行,可以提高诗句的感染力;重视修改,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