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学》2022年第2期目录
卷 首 语
编者
作家确实需要思想,但更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是一个作家起码的、也是最高贵的品德。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在笔记中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一个人,要写一则故事,就必需用上自己最好的知识和最美妙的情感。形诸纸面文字的纪律会惩罚蠢行和谎言。一个作家生活在对文字的敬畏之中,因为文字可能粗鲁也可能良善,可能在你的面前改换了意义。当然,不诚实的作家或许还能过上一阵,但不会长久——不会长久。”这是他对自己的告诫,其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就是佐证。
作家有时候想法很多,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想写与能写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有时候,写自己能写的,或许也是一种诚实?
读洪忠佩的《家乘》,能够感到他对农村、农民、乡俗的深刻了解,因了解才写得精彩。陈晓阳是教师,他的《唯有自渡》关注的是学校教育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焦虑,难能可贵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噢喳文字活泼,《命运程序》是她对侨乡人物的观望和审视,有温度,有色彩,或许把小说写得好读,是噢喳的追求?新加坡作家海凡的《回声》,将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是回望,也是共鸣。这四篇小说,写的都是作家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诚实不只是不说假话,忠实于生活,是诚实,忠实于自己的感知和认知,同样是诚实。
本期散文,就题材和内容而言,可谓丰富多彩。用蔡芳本的话来概括或许正好:“散文终是一种十分丰富的文学载体。感性散文将万事万物诉诸情感之上,而理性散文则在理性的天空中搭起思想的平台;知性散文却让过去和现在都呈现在一个显微镜下和一把解剖刀下。”读读洪辉煌、陈志泽等人的散文,对此或许有更好的理解。
“特别推荐”栏目推荐“90后”诗人张志忠的诗,一如评论家肖涛所说:张志忠的诗依然深情绵邈。无论语序和调性,抑或节奏和意象,幽婉曲折而富于嚼头,耐人寻味又颇多歧义。其实,年纪轻轻的,能彰显如此叙述力量的不多,未来可期。诗写泉州者不乏其人,梁平的诗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参照系:他的《泉州走笔》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穿越,笔调开阔,意象深远,有大时代的写意,又不乏个人情思。陈建伙的诗把本义深埋在这些看似各不相干的字句之下,等待读者自己去挖掘。
目
录
小说天地
4 家
乘/洪忠佩
11 唯有自渡/陈晓阳
29
命运程序/噢 楂
40 回
声/(新加坡)海 凡
世遗泉州
47 青阳冶铁场的炉火/郑剑文
50 草庵梅缘/蔡育姬
散文荟萃
52 喜看金狮跃晋南/洪辉煌
55
那些永远活着的日子——送别龚书绵先生/陈志泽
58
舞台几多潇洒“丑”——忆父亲蔡友辉/蔡黛红
65 落红化春泥/黄世万
67 一个乡村的永远记忆/吴安钦
74 草房子里的童年/蒋晓灵
77 最是橙黄橘绿时/胡小凤
79 妻子是闽南人/王红波
特别推荐
83 花生壳万岁(组诗)/张志忠
86
只能由我一个人去完成(创作谈)/张志忠
87
于幽微中敞亮斑驳诗意——略论张志忠诗歌的交互叙事/肖 涛
诗歌在线
诗坛高地
89
泉州走笔(组诗)/梁 平
90
住在离贵州更近的地方(组诗)/梦 乔
92 在微不足道的纷争前(组诗)/张永波
93
我们相见就像闪电(组诗)/谷 莉
刺桐诗坛
94 下午的曲折课堂(组诗)/陈建伙
96 乡村所见(组诗)/许良才
98 向沉默不语的人致敬(组诗)/谢木森
98 在一朵花里看见春天(组诗)/黄种酷
文学评论
100
文学的真诚可以跨越任何代沟——潘耀明《这情感仍会在心中流动》读后 /郭培明
104 城市化考量文学表达/黄 良
106
一个深刻的记号——游以飘诗歌读后/(新加坡)娃 娃
110 泉州文学女性的情感世界/蔡芳本
封面作品:《同心协力》 石雕 吴德强/作品
内页插图:陈子庄/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