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海螺沟

(文原创,图均来自星海花树旅游网)
《路》
阿罗
行于四川海螺沟三号营地峰顶冰川时,导游讲此冰川终年不化,历两万年之久,顿被震慑。
假如
有一天 峰顶的冰川
终也睁开惺忪的眼
摇落固执的两万年
那一定是我
在它上面 也
固执地
跋涉了
两万年
1988.8

(记忆中的大冰瀑布,当时坐在冰川上,除了耳边呼啸的风就是远处冰瀑布的轰鸣声)
谢谢刚刚采风归来的”西藏江南“,为我们带来了炫目的精彩,刚刚从他的《海螺沟小景》(http://blog.sina.com.cn/u/4b88f88f0100099k)中回来,心还在十多年前,心跳还在两万年不化的冰川上。当年英勇归来,有太多精彩惊险值得炫耀,以为会喷薄而出许多诗或文的,不想回来后,只写了上面一首小诗。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不写点儿别的,还是故意要密封让记忆发酵,好酿制成今日的美酒。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自然的敬畏吧,觉得一切词句都是苍白渺小的,还是镜头可以冷峻地记录自然本身的面目,所以有时倒羡慕摄影家,对着大自然无需多言,只轻轻按下快门,把一切敬畏惊叹揣进怀里吧!

谢谢西藏江南,又带一笛故地重游,十八年前去的海螺沟,那时刚开发,本来约了一大帮同学朋友,十来个人吧,不想出发当天,在火车站集合,就剩下我跟另外两个男生,于是就三人悲壮成行,异常豪迈顽强,其实我们知道八月在四川的出行意味着什么,果然,出发当天半夜火车就搁浅在塌方的某地,我都忘了名字。后来在石棉转车,至今记忆尤新,走在石棉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街头,知道当年为什么石达开无路可退,只说句“天亡我!”,是的,至今记得当时对封闭的恐惧之感,那时想,只有苍鹰能飞出去吧,而抬头并不见一只苍鹰。低头看河水湍急,倒有不少顺水奔流直下的巨大伐木,总之人在那样环境里变得特别卑微,要么你就豪迈地继续往前走,年少时的我们当然选择义无反顾的前行,而前行,路是塌过方的斜路,至今记得坐在那辆车子里,心惊胆颤的感觉,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对车技过人的老司机的信赖上,记得当时的我故意还把身子的重量往路的里边斜,仿佛加了我的这点轻飘飘的重量就可以保证车不往河里掉了。

(现在的石棉)
好不容易挨到磨西镇,踏着晃悠悠的索桥,海螺沟就快到了。我不知道今天去海螺沟是走什么路线,当时的我们够辗转。小小的磨西镇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天主教堂就在我们住的简陋的农舍旁边,清晨就被教堂的钟声敲响了,不知今天那个教堂什么样了,据说当时英国传教士从西藏来传教路径此处,就建了教堂。第二天就骑马进沟了,那是我第一次骑马,至今记得刚上马背时马的体温和骨头动来动去的感觉,骑在马背上,才感觉马是极通灵性的,难怪古人要让老马来识途,的确,马是小心的,因为他也会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是山民告诉我的,他会挑着安全的路线走,我就在马背上欣赏旁边的深涧了。后来知道,第一天骑马进沟是后来几天海螺沟游的最轻松安全的经历了。
当天住在二号营地,记得一边泡着温泉,一边抬头看着贡嘎雪山,很惬意,也洗去了一身的马味,至今记得,那时也是我们最轻松自在的时候了。

(一边泡着温泉,一边抬头看着贡嘎雪山)
记得一路看见的奇妙的森林景观,尤其记得当时看见一种像蜜蜂的鸟,后来知道,它是海螺沟一宝,也是世界最小的鸟——蜂鸟,就是因其样子像蜜蜂而得名的。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苔藓,年代很久远的,缠绕在森林的大树上;而走到将近山顶的一片森林时,却不见了任何树叶,原来这是一片雷击过的森林,那片顽强的森林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不知今天那片雷击林怎么样了?还记得草海子边上的一杆横木,总使我想起诺亚方舟。

(秋天的草海子)
记得住的三号营地的小木屋还散着木头的清香,当时每天平均进沟人数不超过19人,我们一行加上在路上遇到的另外两拨队伍,再加他们的导游,也不到19人,好像那天我数了数,15人。15人占据着整个山顶,对面是无人的黑森林,记得当初因为刚刚有雪崩出事,所以下午三点以后不许有人上冰川,而我两个同行的男生就是不信邪,偏向冰川行,我阻拦未果,只好累得倒在散发着新鲜的木头味的木屋里为他们提心吊胆,一边祈祷不要出什么事,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是这样的,还好后来他们回来了,皆大欢喜。

(如今的黑森里已开发成四号营地了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上到冰川,当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两万年不化的冰川时,我的心升起由衷的敬畏,记得当时回首,就见除了大石头还是大石头,两万年一直回荡在我耳边,旁边是无人涉足的黑森林,据说有许多珍稀药材,当时说要开发黑森林,变成四号营地,不知道今天海螺沟有几个营地了,不过总是庆幸我们当初人迹罕至的时候去了,喜欢人少的地方,刚开发的旅游区最喜欢,青城后山、泸沽湖也是刚开发时去的,“条件艰苦”但最贴近自然,想现在这几处已经人迹遍至了吧,在网上看了几张照片,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海螺沟的模样,估计好的东西也被人践踏得差不多了。唉,真是矛盾,又想去到自然又怕自然被人毁了,真希望各处在开发旅游景点同时不忘环境保护啊。
上山容易下山难,真是这样,我们兜里没几分钱了,必须一天从冰川顶上下到山脚的一号营地,不知当时我们是怎样做到的,也许就是没有钱了,必须走出去,人的潜能才发挥殆尽,无路可退就是一条路,并且是唯一的路。所以踏在不是路的塌方淹没的“斜路”上才有了义无反顾的英勇,其实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只有走过去了,回头时才倒吸一口凉气,其实至今除了我们三人,别人都不知道我们一路怎样的落难,而我以为走过世界上最难走的冰川上的路,就什么路都好走了。正是这个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不停歇地只有往前走。
我们走过齐腰的泥石流的路,来是还是一片玉米地,回来时就被泥石流全掩埋了。
当晚睡在一号营地,还做着在冰川上行走,电闪雷劈的噩梦,啊,我的难忘的海螺沟!
后来我们还算幸运,路上拦到一辆当天要出发的车,最后一分钟赶到火车站,挤上已很满的火车,当时我们三人还商量了如果走失的计划,因为他们担心我挤不上火车了,而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灵感,自己既然无力跟壮汉们争力气,但借借他们的力气还是可以的,于是我就来个无为而治,随波逐流,就被他们莫名其妙挤上去了。当然没有座位,但能站着回去已经是上上举了,我们欢呼还来不及。回到成都火车站,我们三人立即来张合影,以纪念这次逃难记,大家比着胜利的姿势,的确豪迈得很,比起当初出发时好像也长大许多,照完相,摸摸口袋里,居然还盈余出几块钱,像发了大财一样进馆子豪撮了一顿,好久没吃过这么饱了!
2007年5月1日13:07分
《世上最难走的路》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7g3
《路》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7fm
加载中,请稍候......